共享发展成果 让幸福更有质感
本篇文章1357字,读完约3分钟
■鄂尔多斯市民生福利改善系列报道3 ■本报记者■李
“今年,村里新建的环保砖厂将给予村民集体持股。在年底,他们可以得到红利,帮助穷人为我买一头牛。它在年底时可以卖出约12,000台。”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铜川镇齐家塔村的村民石,为《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统计了一年的收入...
三年的艰苦奋斗、精确扶贫、棚户区改造、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地区,以及惠民政策的实施,让东胜区的老百姓喜气洋洋。
2,800多个领取最低生活津贴的家庭从中受益
今年以来,东胜区加大了保基本、补不足、惠民生的力度,加大了对特困群体的帮扶力度,使困难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发现,东胜区将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10000元/人年,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6948元/人年。上半年,共为特困人口支付了268.5万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634元/人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445元/人月。截至10月,全国共有2066户3819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1468.4539元。农村低保家庭747户,1394人,低保金额473.9万元。
同时,为6005名低保、城镇“三无”、农村“五保”和孤儿购买了101.64万元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今年共救助420名低收入者和重病患者,救助资金131.5万元,商业补充医疗保险220人,58.4万元。截至今年10月,已有2223户4868人因病致贫、因灾致贫、因突发事件致贫的家庭得到救助,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99万元。开展大病慈善医疗救助,共救助337人,支付197.3万元。积极开展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政策的衔接。目前,东胜区扶贫办已建档建卡的贫困人口中,有20户54人被纳入低保范围,对不符合低保标准的增加了临时救助。
让群众有一种收获的感觉
鄂尔多斯市委常委、东胜区委书记张占林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一个幸福的城市不仅要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还要努力让每个人都拥有真正的幸福感,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一个人不能少”。
为开辟扶贫开发的“最后一公里”,东胜区深入开展农村扶贫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生活质量改善工程,注重“产业+金融+救助”的扶贫模式和服务提供的充分融合,送温暖和送政策实现扶贫。工作已经从“输血”转变为“造血”;完善城市就业服务体系,采取准确分类救助、强化服务引导等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范围,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
东胜区围绕建设幸福东胜,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品牌教育带动战略。深化医疗卫生改革,落实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一体化等政策措施,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做好全国公共服务标准化和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完善文化体育服务机制。
“我来东胜已经一年多了。这里的治安很好,让人觉得安全,住在这里很开心。”沈阳企业家杨武平说。
张占林告诉记者,幸福的前提是和平,人们幸福的源泉在于安全感。东胜区坚持不懈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推进安全生产常态化和长效化,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积极调查解决社会矛盾,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深化依法治区工作;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创建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城市;深化平安城市建设,完善立体化、信息化公共安全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让城市更加安全、健康、幸福。
标题:共享发展成果 让幸福更有质感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6421.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