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青岛新闻信息网”,我们每天实时更新播放与青岛相关的重要新闻、城市公益宣传标语和天气预报以及经济信息、生活资讯等资讯,是世界了解青岛、青岛走进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主页 > 青岛新闻 > “网红”故宫 没有“冷宫”

“网红”故宫 没有“冷宫”

来源:青岛新闻网作者:秦道更新时间:2020-10-01 13:30:03阅读:

本篇文章1353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紫禁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朗普总统选择紫禁城作为他北京之行的第一站。三个大厅,宝云大厦和尹畅馆……紫禁城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宽容与和谐。在过去的几天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继祥因为一个演讲视频“不要买我们的东西,它们太漂亮了,不能丢”,而幽默的话语“与文物工作者的传统印象形成了对比”。雄伟与活泼、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都和谐地融合在紫禁城里,所以有着近600年历史的紫禁城和90多年历史的故宫,如此生动地进入我们的视野,如此亲切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网红”故宫 没有“冷宫”

紫禁城自1925年10月10日开始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公共文化设施。已经500多年不向平民开放的紫禁城,突然向社会开放,自然观察者聚集在一起。根据老员工当时的回忆,他们那天下班后打扫了一下,就拿起一篮子被挤出来的鞋子。如果说当年还有很多人抱着看故宫神秘的好奇心理,那么今天,每年有1500多万人走进紫禁城,这是人们日益强烈的文化需求。近年来,由侯海印墓考古引发的参观展览热潮,让我们一睹名画,深深感受到了公众对传统的兴趣和对文化的渴望。如何放置如此旺盛的文化热情?如何适应文化消费的新社会风尚?这是当今博物馆发展中需要回答的问题。

“网红”故宫 没有“冷宫”

紫禁城的流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的视角。对于博物馆来说,收集文物和研究文物是很重要的,这样昨天的历史就可以完整地留到今天以后的明天;让更多的人近距离接触历史,感受文化的魅力也很重要。有这样一个细节值得思考:过去,紫禁城里的厕所都是收费的,一年可以赚几百万元;为了参观聚宝堂,游客必须花两美元买一双环保鞋。这些费用对个人来说可能不高,但它们让紫禁城看起来不那么亲切可爱。如今,厕所收费早已消失,文化产品创造了大量收入。这一变化不仅是商业模式的一大进步,也是发展思维的一次转变。从板着脸到俯下身子,怀着敬畏的心情感受“萌芽”和“根植气”,更有亲和力和人情味,紫禁城与人的距离不断缩小。

“网红”故宫 没有“冷宫”

今天的博物馆不仅要提供更多的展厅和展品,而且要让“故宫收藏的文物、辽阔土地上展示的遗产、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让文化真正走进人们的心中。在这方面,许多博物馆都做了有意义的尝试。例如,紫禁城根据网民的建议制作了“冷宫”冰箱贴,还推出了“帝王餐厅”冰箱贴,介绍说紫禁城里没有“冷宫”。苏州博物馆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每年季节性地出售文徵明种下的紫藤种子,紫藤是“武门四大家族”之一。无论是通过有趣的文化创意来普及知识,还是通过传承400年老树的种子来回望文人精神,传统文化在今天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活力。

“网红”故宫 没有“冷宫”

紫禁城的老院长郑曾经说过:“紫禁城之所以有生气,是因为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能产生持久的影响,只有交流才能产生广泛的影响;只有在有影响的时候,文化才能不“冻在寒冷中”,而永远是热的。在网络时代,博物馆要想吸引更多的公众,充分发挥文物展示、公众教育和文化交流的作用,就不应该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而应该与公众建立联系,不断拓展人们感知文化的渠道和深度。

“网红”故宫 没有“冷宫”

不久前,为了迎接巨大的山西古代壁画,上海博物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拆除了博物馆的南门。这种对文物的热情和尊重令人钦佩。这似乎是一个隐喻:文化正在蓬勃发展,传统是无止境的,需要消除更多的“门槛”,需要一个更开放的态度,这样更多的人可以进来,更多的文化可以出去。(张帆)

标题:“网红”故宫 没有“冷宫”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6152.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青岛新闻网介绍

青岛新闻信息网于1998年7月份创刊,具有访问量高、技术力量雄厚、访问快捷、安全性高、原创内容多、应用创新多等优势,以“权威、准确、实用”的特色,主要为网民提供青岛新闻、社区、房产、汽车、旅游、健康、婚嫁、电子商务、无线增值等实用青岛新闻,是海外读者、媒体和商业网站转载、获取、了解青岛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青岛市各类外语宣传信息的集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