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养老业方可解养老之忧
本篇文章1320字,读完约3分钟
■记者观察
本报记者周
随着人口老龄化,中国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在老龄化社会中,年轻人“不够”和压力大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不能完全指望他们来养老。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问题,除了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外,老年群体还必须自力更生,互相帮助,大力弘扬“老有所养”的精神,度过难关。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中低收入家庭,尤其是这些家庭中的老年人,普遍对养老存在担忧,其中经济和健康问题最为突出。
作为老年人,他们自己的经济状况有很大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身份差距都比较大。有些人每个月可以领到几千元甚至几万元的退休金,过上体面的晚年。然而,一些老年人每月只能获得100元的象征性福利,这使得生活困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老年人中非常典型,政策惠及中低收入老年人迫在眉睫。
事实上,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老年人不愿意去养老院,居家养老仍然是主流。在家照顾老人的好处之一是你可以享受家庭幸福,不容易感到孤独。在记者接触的老年人中,身体健康的老年人最担心的问题是生病、半残或残疾。许多老年人选择在养老院里养活自己,因为他们不想给家人带来麻烦。
事实上,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养老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大力发展养老产业。随着养老产业的发展,更多的收入可以帮助更多的中低收入家庭。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养老问题实际上是由于缺乏产业支撑造成的,尤其是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于人口老龄化,养老产业供给方的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以北京为例,街道、社区等基层养老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普遍缺乏养老行业的支持。公共养老机构供给不足,难以找到床位。然而,民营养老机构大多面向高端市场,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养老机构和行业仍然非常稀缺。供求不匹配的问题在其他地方也很普遍。
专家指出,老龄工作的服务目标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政策在基层落实,成果体现在基层。基层老龄工作尤为重要,但基层老龄工作,尤其是社区老龄工作,普遍面临着人、财、物不足的问题。该国的有限资金大多投资于专业养老机构,而专业养老机构大多将资金投向高收入家庭的市场。大多数中低收入家庭选择住在家里和社区里,而缺少人和财产使他们成为养老的对象
目前,普通老年护理人员的收入普遍不高。以江苏省为例,2016年,全省老年护理人员平均年薪为33866元,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年薪为67711元,老年护理人员平均年薪仅为当地城镇在岗职工的一半。收入低,所有的工作又脏又累。大多数年轻人不愿意做这样的工作。以江苏省为例,不到10%的30岁以下年轻人从事老年护理。养老机构普遍面临招聘和保留困难的问题。
虽然智能机器人可以大力发展来赡养老人,但智能机器人毕竟不是人,在照顾老人方面与人性化服务还有很大差距。满意度需要提高,短期内依靠机器人赡养老人仍有许多问题无法解决。
事实上,很多老人退休后仍然身体健康,也可以从事养老等服务。专家建议,应鼓励地方和基层部门大力发展养老产业,通过发展养老产业来解决养老无门和养老基金缺口的问题。同时,国家投入的资源重点要向社区和农村倾斜,鼓励老年群体自力更生、互相帮助,大力弘扬“老有所养”的精神,积极参与养老事业,尽可能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养老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起克服困难。
标题:大力发展养老业方可解养老之忧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6046.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智能家居产业 标准将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