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达114点 再创历史新高
本篇文章1136字,读完约3分钟
专家表示,科技服务、科技金融、网络视听、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我们的记者苏时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经济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6.7%至6.9%之间。增长的稳定性不断提高,为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昨天,尼尔森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报告显示,第三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继续保持平稳、渐进的发展趋势,比第二季度增长2个百分点,达到114点,创历史新高。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已连续第四个季度上升,从2016年第四季度的106点升至本季度的114点。这一数据显示,在中国经济稳步、渐进发展的环境下,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稳步提升。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明显的结构优化调整趋势,新旧动能加速转化,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逐渐化解,新动能不断培育。经济发展的质量优势不断显现,就业、收入、价格等民生指标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总体稳定、稳定、提高。尼尔森中国区总经理邵伟昨天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同时,邵伟表示,科技服务、科技金融、网络视听、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这不仅为社会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也催生了更多新的消费热点,为中国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据报道,尼尔森消费者信心指数衡量消费者的就业预期、个人经济状况和消费意愿。如果消费者信心指数高于100,则为正,否则为负。
从地区角度看,促进消费者信心指数提高的因素因地区而异。东部地区的就业预期显著提高,从75个百分点跃升至80个百分点,个人经济状况和消费意愿也实现了稳步增长;西部地区个人经济状况和消费意愿上升,其中个人经济状况从60分上升到66分,消费意愿从47分上升到54分,两者均实现了大幅上升;南部地区的指标稳定,就业预期从74个百分点增加到76个百分点;然而,北方地区也受到就业预期的带动,从59点上升到64点,个人经济状况和消费意愿也分别小幅上升了1点。
从各级城市来看,网络城市保持稳定增长,一线城市从65分上升到66分,二线城市从65分上升到67分;下线城市也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四线城市从57分上升到59分,与其他城市的差距进一步缩小;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农村供方改革的逐步深化,返乡创业成为新的热潮,以创业带动就业,农村就业预期进一步提高,从76点跃升至81点,成为拉动消费信心指数的重要因素。
随着多证合一排放诉讼改革的深入,大众创业和创新蓬勃发展,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与此同时,经济结构调整的效果越来越明显。中国经济继续向服务业转型,增加了新的就业岗位,大大降低了失业率。邵伟说。
(苏世贞)
标题:第三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达114点 再创历史新高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5968.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