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周四放量开展2700亿元逆回购 净投放1000亿元
本篇文章1786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证券报(记者王娇)周四(11月23日),央行进行了7天1400亿元、14天1200亿元、63天100亿元的反向回购操作。当日,1700亿元的反向回购到期,净投资1000亿元。此外,当天仍有800亿元三个月期国债现金存款到期。市场人士认为,从近期的公开市场操作(omo)来看,央行延续了“以多种工具削峰填谷,稳定市场资金预期”的操作思路。虽然从11月下旬到12月中旬,资金波动是不可避免的,但预计央行仍将进行及时准确的调控,以保持流动性的平稳运行。
从市场表现来看,融资形势依然紧张,大多数主要回购利率都在上升。在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存款机构),隔夜和7天加权利率分别下降约2个基点和3个基点,最新报告分别为2.8312%和2.8967%;14日和21日加权利率分别提高了46个基点和44个基点,长期一个月加权利率也提高了46个基点。此外,shibor连续两天全线上涨,但短线品种的增速有所收窄。隔夜市净率上升20个基点至2.8090%,7天市净率上升约1个基点至2.8680%。
交易员表示,在昨日的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资金普遍吃紧,从隔夜到各期的资金相对吃紧。在早期交易中,每个时期的资本供应都较少,银行几乎没有价格有限的国内融资。其中,隔夜、14日至1月的跨月基金是最供不应求的。直到下午3点,隔夜资金才开始松动,银行机构一个接一个地在一夜之间爆发。跨月资本价格一直在上涨,直到最近才有所变化。
今天,银行间一日质押式回购利率为2.55%,前一天的加权平均价格为2.8312%;银行间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为2.65%,前一天的加权平均价格为2.8967%。
鉴于近日市场流动性明显收紧,我们该如何理解?招商证券(600999)评论称,央行本周释放的流动性较上周大幅减少。毕竟,纳税期已经过去,央行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填粮”。但是,考虑到央行在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公布的超额准备金率仅为1.3%,10月份财政存款增加了9697亿元(根据央行资产负债表),虽然从10月份到11月份央行发起的反向回购金额大幅增加,并发起了5600亿元的63天反向回购,但长期mlf净投资很少,因此从本质上讲,央行仍然使用短期反向回购来对冲长期财政存款的回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实现了“削峰填谷”,银行仍会谨慎持有短期资金。当央行的净投资额下降时,银行将开始担心反向回购是否会继续。这是资金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联讯证券指出,对流动性的担忧再次浮出水面。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本周资金再次开始收紧,尤其是22日下午3点以后;另一个原因是,以银行间存款证为代表的债务方面再次出现,市场在年底开始担心流动性风险。后者是可以理解的,这主要是由新的一年的需求和组织的预付资金(年底大额现金提款损失,评估等)造成的。)。然而,由于传统的季节性因素(如纳税)已经过去,前者收紧资金的做法有些奇怪。如果我们真的想找到原因,问题还是在于资金的供给方面。毕竟,需求方在哀悼中已经大大收敛了。资本供应方面的问题是,超额准备金率已经非常低(第三季度末为1.3%)。在这样一个超额准备金率较低的环境下,任何常规的抽水因素都会使金融机构谨慎退出。
然而,机构普遍认为,总体而言,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定和中性,央行“削峰填谷”以稳定资金水平的意图将保持不变。虽然年底前流动性压力会加大,资金水平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波动,但预计央行也会及时、适量地给予必要的流动性支持,因此不用太担心资金水平。
国信证券(002736)表示,11月下旬,资金仍将季节性收紧。随着一个月内财政存款的变化,十天的资金有明显的季节性。上半年,财政存款基础货币月末有所增加,资金是当月最宽松的。慢慢进入中期,纳税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使基础货币缩水,资本利率逐渐上升,因此资本吃紧。年末财政支出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到位,资本状况略有改善,但资本价格居高不下。到目前为止,11月份的资金比较平衡,预计下半年会顺利通过。根据其计算,10月份的超额准备金率为1.3%,处于历史低点。但考虑到央行推出了两个月的反向回购,平抑资金季节性波动的工具进一步完善,央行平抑资金波动的意图明显。在“不紧不松”的政策下,预计流动性风险较小,资金对长期债券的影响也较小。此外,考虑到目前公开市场操作主要集中于对冲财政存款,下半年的退出并不是货币政策取向的改变。
标题:央行周四放量开展2700亿元逆回购 净投放1000亿元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5957.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