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患儿廉价救命药巯嘌呤已恢复供应
本篇文章1409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备受关注的“白血病患儿苦于缺乏廉价的国产药物”,取得了最新进展。国家卫生计生委药品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副司长张峰11月2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用于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基本药物“巯基嘌呤片”已于20日恢复供应,浙江浙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第一批295万片巯基嘌呤片已全部完成生产检验并准备发货,可满足一年的临床用药需求。各地要抓紧协调组织采购配送工作,直接网上采购,确保供应。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巯基嘌呤片”已成为全国许多地方的“药品短缺”,有些地方甚至连续五个月缺货。由于药品短缺,国内的“巯基嘌呤片”过去是40元一瓶,但现在炒到148元就很难买到了。
张峰说,事实上,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在过去两年建立的短缺药物监测网络已经监测到了硫嘌呤短缺的风险。今年8月,硫嘌呤是国家监控的139种短缺药物之一。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立即对痰液短缺情况进行了信息核实,发现国内有3家生产企业拥有原料批准文号,但只有一家企业实际在生产;制药生产企业有6家,但近两年实际投产的企业只有2家。2016年下半年,一家生产企业因原料药价格快速上涨而停产;2017年上半年,另一家生产企业因gmp认证而停产,导致硫嘌呤供应严重短缺。
据报道,我国每年临床使用硫嘌呤约300万片(总价约300万元),临床用量小,利润低,生产和供应不足。经过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相关企业的协商和协调,加快了gmp认证审批程序,尽快恢复了硫嘌呤的生产和供应。国家卫生计生委也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协调组织硫嘌呤的采购和配送,减少中间环节,直接通过互联网采购。
事实上,这不是第一次国内廉价的救命药物供不应求。近年来,其他廉价的救命药物,如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必须用于心脏外科手术)和青霉胺(可缓解罕见疾病“肝豆状核变性”的症状),在许多地方出现短缺甚至供应中断。今年6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等9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改革和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提出建立短缺药品供应保障的分级联动响应机制,实施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分类的精确政策。“在药片短缺之后,市场供应可以迅速恢复,这是由于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短缺药品监测网络。”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没有预警和监测,按照药品生产和流通的一般规律,大约需要半年时间才能恢复供应。
目前,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对130多种供不应求的药品进行了监测,并通过市场匹配、加强供需对接、协商调整等措施解决了大部分问题。然而,张峰说:“仍有一些药品短缺问题亟待解决,有27种药品是‘难题’。例如,用于麻风病治疗的药物氨苯砜在国内企业中已经停用多年。目前,慈善捐赠的国外药品主要用于临床,恢复生产既困难又费时。”
下一步,国家卫生计生委将根据《办法》规定的程序,制定并公布全国短缺药品目录,制定并公布短缺药品目录,以指导地方政府建立省级短缺药品目录管理制度。根据短缺的原因、程度和范围,及时启动国家或省级应对机制,完善短缺药品信息发布系统。继续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体系,扩大监测范围,以目前500多家医疗机构的监测点为基础,延伸至生产、流通等关键环节,推进短缺药品信息监测的全覆盖。加快完善价格监测和预警系统,加强对药品供应价格变化的监测,引导真正低价的药品形成合理的供应价格,同时加大对价格欺诈、垄断等各种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标题:白血病患儿廉价救命药巯嘌呤已恢复供应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5906.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