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向伊拉克伊朗地震提供遥感数据紧急援助
本篇文章872字,读完约2分钟
【观察网综合报道】据《中国科学杂志》11月21日报道,本月13日,伊朗和伊拉克边境地区发生7.8级地震。为了协助两国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国家综合地球观测共享平台在地震当天紧急启动了中国综合地球观测卫星遥感数据共享机制,并向共享平台分中心和中国主要卫星数据服务单位发出紧急通知,动员和收集重点地震地区的遥感卫星数据,获取地震地区的高分辨率图像。这是此次地震的第一次国际数据应急活动。
伊拉克地震高分三号雷达遥感解译图(数据源:中国科学院遥感地球研究所邵云组)
在科技部的指导下,这项工作由中国科学院遥感地球研究所卫星数据技术部具体组织实施。目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提供的风云三号系列卫星、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高芬二号卫星、256gb世纪空技术应用公司北京二号卫星、长光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吉林一号系列卫星、北京航天石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静卫星、国家测绘局已在后续工作中收集,更多的国内外卫星数据将得到更新,灾害信息结果将得到收集和发布。
11月16日,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组织了一批科研团队,利用共享平台提供的震后数据进行灾后分析。目前,高芬三号、京二号、吉一号的震后数据融合工作已经完成,相关产品已经同步共享到平台上。根据采集到的sar图像,人工判读显示,地震中大型建筑物达尔班汉大坝下游没有明显的大型水体,可以推断大坝没有遭受明显的破坏。更多的灾害信息结果将陆续收集和发布。
达尔班汉大坝和达尔班汉镇雷达遥感解译图(数据源:中国科学院遥感地球研究所廖景娟团队)
伊拉克-伊朗2017年地震国际数据援助网站于14日15: 00开通,全球用户可通过中文或英文门户网站免费下载相关数据。共享平台将继续关注相关领域,收集灾区有效的遥感卫星数据,及时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服务。所有数据和灾害信息对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减灾机构都是免费的。
据了解,该响应机制是基于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组织框架的一种新的灾害数据响应机制。作为减灾数据政府间合作机制的补充,它在2016年新西兰地震和2017年墨西哥地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重视。
标题:我国向伊拉克伊朗地震提供遥感数据紧急援助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5791.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