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峰在“三北”电力辅助服务补偿中占比较高
本篇文章1793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的记者郭金辉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近日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电力辅助服务报告显示,调峰是“三北”地区应对供热和可再生能源消费双重压力的共同需求,在华北、东北和西北电力辅助服务补偿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第二季度西北地区的电力辅助服务补偿成本最高
2017年第二季度,国家能源局收到了除西藏和孟茜以外的30个省(区、市)的电力辅助服务数据,这些数据是由派出的能源监管机构提交的。参与电力辅助服务补偿的发电企业2725家,发电机组装机容量14亿千瓦,补偿费用28.19亿元,占上网电价总额的0.76%。
根据2017年第二季度全国电力辅助服务基本情况,第二季度电力辅助服务补偿成本最高的三个地区是西北、华东和华北。西北地区的电力辅助服务补偿成本占总电费的4.91%,中部地区最低,为0.2%。
从电力辅助服务补偿费用结构来看,调峰补偿费用总额为6.56亿元,占补偿费用总额的23%;自动发电控制(以下简称agc)的补偿成本为5.64亿元,占20%;总储备补偿成本为10.84亿元,占39%;其他补偿费用为5.14亿元,占18%。
从电力辅助服务补偿费用分项来看,调峰、agc和备用补偿费用占电力辅助服务补偿费用总额的绝大部分,但各地区的补偿费用结构也有其明显的特点。其中,西北和东北地区调峰补偿最高,西北和华北地区agc补偿最高,西北和华南地区备用补偿最高。总的来说,西北地区的辅助服务补偿是最大的。
从动力辅助服务补偿费用来源来看,主要来自分摊费用,总计24亿元,跨省辅助服务补偿分摊费用总计2000万元,新机差价资金总计1.2亿元,其他费用如考核等总计2.7亿元,不含分摊和减免费用。
调峰是“三北”地区的共同需求
自2006年原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颁布《并网发电厂辅助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并网发电厂管理条例》以来,六个地区能源监管机构根据各自地区的供电、负荷和电网结构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两个细则”,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补偿机制,并根据电力市场的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其中,为解决制约可再生能源消费的调峰问题,东北地区开展了东北地区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专项改革试点工作;华北地区提高了调峰补偿,建立了新的调峰补偿机制;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增加了自动电压控制服务补偿;除了自动增益控制补偿,西北地区还补偿一次调频。
2017年第二季度,各地区电力辅助服务的分项补偿成本显示,各成本所占比例各有特点。其中,调峰是“三北”地区应对供热和可再生能源消费双重压力的共同需求,在华北、东北和西北电力辅助服务补偿费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由于华北地区发电自动化控制水平较高,agc补偿在电力厂用电补偿成本中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调峰和avc补偿,反映了首都为保证供电安全对电能质量的高标准要求。
由于东北地区供热机组比例大、供热周期长、风电装机比例高,电力辅助服务的补偿成本主要是调峰补偿成本。
由于装机容量快速增长,西北地区负荷有限,输送需求不足,该地区能源类型丰富,各种辅助服务占一定比例,调峰、agc和备用补偿费用的比例基本相等,体现了多能源的趋势。
补偿成本主要来自单位的分摊成本
不同地区的电力辅助服务补偿成本主要来自机组分摊成本,但其他成本来源略有不同。华东地区的部分成本来自离网跨区域水电配置下降的省份的辅助服务成本。在东北地区,网络外分摊和网络外收取的费用在各省之间相互抵消。中国西北、华东和东北地区没有新的机器接入电网,因此2017年第二季度没有新的机器差异。
华北地区,尤其是京津唐和山西的Agc补偿更强。在东北地区供暖和可再生能源消耗的压力下,主要的辅助服务补偿成本是调峰补偿,而agc补偿主要发生在工业负荷相对集中的辽宁省。中国西北各省的总成本差异很大。由于新疆和甘肃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明显高于其他省份,两地的调峰补偿较大;青海省在黄河流域集中了大型水电,并承担了整个地区的治理任务。但是,由于省内发电企业之间的成本分担,整体区域补偿尚未实现,导致单位装机容量辅助服务的补偿成本相对较高。
此外,在华东地区以外,电力资源更加集中,各省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和互补性。在华中地区,河南和湖北主要使用备用补偿,重庆主要使用调峰补偿,其他省份主要使用agc补偿。在南方地区,除广东和广西外,主要采用avc补偿,其他省份,特别是云南省,由于水电装机容量大,主要采用备用补偿。
标题:调峰在“三北”电力辅助服务补偿中占比较高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5663.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