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推进跨境结算便利化 助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本篇文章1690字,读完约4分钟
10月2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重庆外汇管理部(以下简称“重庆外汇管理部”)透露,中信银行(601998)国际业务运营中心日前已落户重庆,并在江北口开始试运行。今年年底,该中心有望正式运营。
“运营中心的定位是为全国提供跨境结算、融资等综合服务。今后,随着业务的逐步成熟,将为重庆1000亿美元跨境结算带来可观的增量,并将结算规模推上一个新台阶。”重庆外资管理部国际收支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重庆深化金融外汇改革,探索和推进跨境金融结算便利化,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这种背景下,包括中信银行国际业务运营中心在内的一批结算金融机构和创新的跨境金融结算服务应运而生。
促进跨境结算便利化的多项举措
2010年,根据惠普收支结算“全球化”的特点和需求,重庆外管局等部门大力支持惠普在重庆设立结算中心。自2014年以来,我们借鉴惠普结算中心的经验,大力推动广达、威斯顿、力帆集团等跨国公司的外汇资金集中运作。
2011年,重庆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开创了非金融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新模式,成功推动力帆集团成为中国首家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的非金融企业。
自2016年以来,为大力支持重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贸易和融资结算,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基于陆路运输和多式联运的国际贸易陆路融资规则,建立了运单签发、交付、登记查询和信用增级等配套制度。在此基础上,中欧银行(重庆)首次实现了平行进口汽车信用证结算和进口提单融资。
据了解,重庆对跨境金融结算便利化的探索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开展跨国公司全球资金集中结算和外汇资金集中运作,推动非金融企业进入市场,在跨境电子商务中进行外汇支付试点,建立陆地国际贸易融资规则。
目前,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惠普结算中心已完成结算5099亿美元,占其全球资金流的1/6;实施外汇资金集中管理的11家跨国公司累计实现资金收付460亿美元;力帆集团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的资金已达38.2亿美元;跨境电子商务继续快速发展,累计结算35.7亿美元。
企业节约了结算成本
在这一系列数据背后,企业在促进跨境结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结算成本和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方面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以力帆集团为例:通过外汇资金的集中运作,集团境内外子公司之间的剩余资金可以回收利用,盈余和不足可以调整,从而降低跨境资本流动的风险,提高集团资本配置效率。
另一方面,力帆集团可以直接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享受外汇资金交易的“批发价”,与之前通过银行兑换1美元相比,节省了大量的兑换成本——1.2%的人民币成本。据测算,从2010年到今年8月,集团累计节约成本超过6000万元。
力帆集团的一位高级官员深表感慨:20年前,外贸资金跨境结算的手续非常复杂,企业派人去银行、商检、外汇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非常麻烦。目前,外汇管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给企业结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极大地拓展了企业的贸易和投资。
金融外汇服务不断优化
事实上,总的来说,重庆受益匪浅。
据重庆外资管理部国际收支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跨境金融结算日益便捷,形成了巨额结算资金进入、退出和在重庆结算的良好格局,扩大了重庆金融业的资金池,进一步提升了金融业的服务能力。同时,也形成了示范带动效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在重庆设立总部,金融机构在重庆设立结算机构。
例如,近年来,中国建设银行(601939)、农业银行(601288)、平安银行(000001)、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相继在重庆设立了跨境结算、离岸等区域性或全国性的职能总部,并积极探索新模式、新业务。
重庆市外事部门提供的一组数据也显示,由于金融和外汇服务的不断优化,近年来重庆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涉外经济发展迅速。2016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628亿美元,银行代客户涉外收支总额达到1031亿美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63.1%和65%;今年1-8月,这两个数字分别达到409亿美元和747亿美元,居中西部地区首位。(记者黄光宏)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薛媛
标题:重庆推进跨境结算便利化 助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4825.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