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本篇文章2912字,读完约7分钟
为反映“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的实施过程,国家统计局在收集相关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2016年教育、就业和创业、医疗卫生、社会服务、文化体育、社会保险、住房保障、残疾人保障等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的实施情况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了积极成果,均等化状况有所改善,但均衡发展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基础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
国家不断增加财政投入,继续推进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工作。2016年,九年义务教育支出为12,412亿元,比上年增长7.7%,增速高于公共预算6.3%的增速。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生与教师的比例为15.4;巩固率达到93.4%,比上年有所提高;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1001万人,占同类学校学生人数的62.6%。
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2016年,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生与教师的比例为15.96,与前一年持平;农村地区为13.78,略高于去年,城乡差距有所缩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区域间”)九年制义务教育变异系数继续下降,2016年为0.136,低于2015年的0.142。
创业服务规模迅速扩大,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绩
2016年,全国共有409.8万人接受创业服务,比上年增长12.3%。全年有1684.6万人获得职业指导,1675万人成功登记就业,1756万人获得职业技能鉴定,5万个零就业家庭被淘汰。
2016年,社区和行政村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窗口覆盖率为73.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跨区域服务窗口覆盖率变异系数从2011年的0.441下降到2016年的0.367,表明跨区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
大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地区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继续均衡发展
2016年,公共卫生支出1692亿元,基本医疗卫生机构支出121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2%和9.8%,分别比公共预算支出增长3个百分点左右。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2016年,每1,000人拥有1.04张初级保健机构床位,每1,000人拥有0.83名初级保健机构执业(助理)医生,分别比上年增长1.4%和3.5%。2016年,地区间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千人变异系数为0.183,处于较低水平,表明地区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持续均衡发展。
努力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基本社会服务规模不断扩大
2016年,中国共有老年病床701.7万张,每千名老年人(60岁及以上)拥有老年病床31.6张,分别增长4.3%和4.4%。按地区划分,东部地区有35.2张老年病床,中部地区有27.3张老年病床,西部地区有31.2张老年病床。在大多数地区,每1000名老年人的老年病床数量都有所增加,吉林、广东、山西、青海和北京的老年病床数量都比前一年增加了30%以上。多年来,各地区每千名老年人的养老床位数的变异系数一直呈下降趋势,2016年达到最低点0.314,比上年的0.364大幅下降,表明各地区养老服务的平衡有了明显改善。
2016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6066.7万人,其中农村居民占75.6%,且比例逐年上升。在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中接受、抚养和帮助的平均人数的变异系数逐年下降,2016年为0.453,低于前一年的0.469,为近年来的最低点,表明不同地区社会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趋于一致。
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差距不断缩小
2016年,全国共有3,153个公共图书馆和44,497个文化中心(站),比前一年分别增加了14个和206个。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103.0平方米,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0.65册。东、中、西部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齐头并进。2016年,东、中、西部地区人均公共图书馆拥有量分别为0.86、0.43和0.49,分别比上年增长7.3%、7.5%和5.7%;西部地区的文化中心(站)数量最多,为17,396个,其次是中部地区,为14,239个,东部地区为12,862个。东、中、西部地区的比例为0.74∶0.82∶1。
截至2016年底,全国农村电影放映746万场,观众达8.48亿人次;已经建立了210个地面卫星接收站。2016年,全国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4%和98.9%,均比上年有所提高。
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进一步提高
2016年,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1亿人,比上年增长0.7%;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8亿人,增长7.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实际达到1.5亿人,增长3.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5亿人,增长19.0%;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亿人,增长2.2%。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8亿,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2亿,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8亿,均比上年有所增加。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483.9万人,增长5.9%;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196万人,下降2.9%;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人数为913.7万人,增长42.3%。10.1亿人持有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社会保障卡普及率达到73.2%,比上年提高近9个百分点。
基本住房保障进程已经加快
国家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有效解决了城镇居民基本住房问题和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问题。2016年,国家财政基本住房保障资金达到6776亿元,增长16.9%,占预算总支出的3.6%,高于2015年的3.3%。2016年,各类棚户区改造实际开工606万套,超过年度目标任务;农村危房331万套,年竣工率超过100%。截至2016年底,共有1126万户家庭入住公共租赁住房,城镇低收入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住房困难家庭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得到加强
大力推进残疾人专用康复设施建设。全年投入使用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504.7万平方米,其中康复设施213.4万平方米,接受康复服务的残疾人239万人,残疾人扶贫基地7111个,扶贫从业人员11.6万人。
继续实施残疾人专项彩票公益金救助计划。2016年,来自全国各地经济困难家庭的14,000多名残疾儿童将获得包容性学前教育的财政支持,比上一年增加了2,000多名。各地还通过各种渠道寻求资金支持,为2607名残疾儿童提供学前教育援助,比上年增加840名。
加强全国通用手语和盲文的标准化和推广。2016年,电视手语节目播出率为58.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公共图书馆有51个盲文和盲人有声图书图书馆,比上年增长82.1%。
总体而言,2016年,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所提高,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应该看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和地区间公共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服务水平仍然相差很大。继续深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做好政策落实,加快社会广泛参与的医疗养老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医疗+互联网,加快重点服务领域均等化步伐,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取感和满意度。
标题: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4066.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无人驾驶将从科幻变现实
下一篇:资源税改革一年减税近4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