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过去5年的中国经济“如无近忧,必有远虑”
本篇文章1990字,读完约5分钟
9月23日,第三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在复旦大学光华东辅楼202室吴文正演讲厅举行。许多学术专家和行业精英齐聚一堂,深入了解全球趋势,分析中国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媒体支持,观察员网络特别参与报道。
在上午的论坛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教授是最后一位发言人。
张军(照片/观察员网吴亚坤)
以下是张军教授的演讲全文:很高兴与大家分享。看宏观经济,当然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当观察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时,我经常会想到三种关系的基本表达,这就是我们在宏观经济学中读到的。
第一个是所谓的菲利普斯曲线(观察家的净注:新西兰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奥尔班威廉菲利普斯在1958年提出)。它主要显示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我认为这种关系应该成为我们理解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参照。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菲利普斯曲线关系
第二种关系是由阿瑟·m·奥肯(arthur m. okun)于1962年提出的,称为奥肯定律。它指出了gdp增长和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失业率和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奥肯定律
我认为,第三个关系应该是潜在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在这本书里,我们阅读宏观经济学,但是我们通常不太注意它。潜在增长率无法准确得知,但事实上,通常可以通过观察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是否接近或高于潜在增长率。
了解了这些关系,现在让我们来观察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
从统计数据来看,很容易看出2012年我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大幅下降。换句话说,2012年似乎是一个转折点。在2012年之前的十年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是两位数,达到年均10.2%,但是在2012年之后,它突然下降,而且下降得非常快。
图/观察者网络吴亚坤
这一现象有些令人费解,因为没有理由回答为什么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突然放缓并继续下降。尽管后来许多经济学家试图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解释这种突然的下降,但我总觉得没有特别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证明这一定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件。
给出的理由要么表明经济放缓可能在这些年中的任何一年发生,要么是似是而非的,但似乎很少有人能看清这样一个事实,即自那以后政府改变了主意,放弃了此前的增长目标,就这么简单。因为我们放弃了之前的增长目标,我们公开声明我们将不再实施增加总需求的政策,尽管那时需求已经在萎缩。由于增加需求的政策不再用于对冲需求的收缩,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2012年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不仅突然下降到8%以下,而且还会持续下降到去年的6.7%。
有趣的是,尽管国内生产总值继续放缓,我们的就业创造仍然强劲,失业率保持稳定。这让我想起了奥肯定律的明显矛盾。自2013年以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持续保持在每年1300万人左右。国内生产总值下降这么多,你怎么能创造这么多就业机会?我想这一定是个奇迹。我并不怀疑1300万城镇新增就业的数字是真实的,但我很好奇我们如何做到这一点。如果没有政府自2013年以来出台的强有力的就业促进政策,我真的无法解释这个1300万人口的城镇是如何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的。换句话说,在城市地区,政府强有力的促进就业政策每年创造13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
早在2014年,政府就首次将城市新增就业作为宏观经济的重中之重。此外,目标值已提高到1 000多万人,并为此推出了大量创造就业的政策。如果你有兴趣在网上找到它,你会发现,为了实现在城镇新增1000万个就业岗位的目标,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的各级政府都出台了各种政策,包括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
图/观察者网络吴亚坤
图/观察者网络吴亚坤
因此,在我看来,创造13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策效应,而不是由更快的经济增长带来的,因此这不符合奥肯定律。
在经济增长急剧下滑的情况下,政府怎么能创造这么多就业机会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让我先做一个简单的演示。如果我把gdp增长率作为分母,就业增长率作为分子,那么这个比率就是所谓的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如果我再把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开,我马上就可以看到,2012年后,服务业gdp的就业弹性系数上升得难以置信,而制造业的就业弹性系数却大幅下降。
图/观察者网络吴亚坤
三大产业就业增长率变化(照片/吴亚坤观察网)
就业灵活性,照片来源:复旦大学全球校友会
为什么服务业的就业弹性系数突然神奇地跳了起来?如果不是为了促进短期的强有力的就业促进政策,我看不出有任何其他理由来解释它。国家统计局给出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就业增长率趋势也可以解释一些问题。
过去几年,服务业的就业增长率远远领先于制造业,六年前,制造业的就业增长率远远高于服务业。然而,近年来,特别是2012年以后,政府推出了促进就业政策,服务业的就业开始加速。
1
2
下一页
剩余全文
标题:张军:过去5年的中国经济“如无近忧,必有远虑”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3567.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