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限外令”取消,农产品流通及加工竞争或加剧
本篇文章1908字,读完约5分钟
随着中国自由贸易区的不断发展,门槛的放宽实际上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相关行业也不是没有准备好迎接这场战争。
(数据地图)
《财经》记者/温/编辑
不再受准入限制的外资将对中国一系列农产品(000061)的流通加工行业产生影响,这是近年来相关行业的热门话题。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近日联合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以下简称《目录》),从今年7月28日起,取消制造业食用油和燃料乙醇领域以及服务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准入限制。
《目录》的这次修订是中国自1995年首次颁布《目录》以来的第七次修订。除了修订周期缩短和对外开放领域进一步扩大之外,另一个重大变化是外国投资准入的负面清单。
相比之下,在2015年修订的《目录》中,从事豆油、菜籽油等食用油加工的外商必须由中方控制,大米、面粉、原糖加工和玉米深加工不得进入,外商不得从事粮食收购、粮棉批发、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和经营。
限制的放宽(在上述领域)可以被描述为不止一块石头。一方面,它可以提高行业的竞争程度,促进已离开发展初期的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关联企业在配置全球资源时,这一举措也可能为它们提供政策便利。所谓的互惠。粮油行业的一名研究员分析了《财经》记者。
据披露,《目录》的调整经历了从限制、禁止到自由化的漫长过程。然而,在此之前,政策调整之风已经在市场上蔓延了一段时间,而随着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断推进,门槛放宽实际上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相关行业也并非没有准备好迎接这场战争。
2016年,为确保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措施的顺利实施,国务院决定对自贸试验区的一系列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和部门规章进行临时调整。
根据当年7月《国务院关于临时调整有关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和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暂停对外商从事粮食收购、粮棉批发、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经营的限制;外国投资者可以以独资形式从事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棉籽油、茶籽油、葵花油、棕榈油等食用油脂的加工;暂停对从事大米、面粉、原糖加工和玉米深加工的外商的限制。
在此基础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透露了修订目录的背景,今年1月,当国务院发布《关于扩大对外开放和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时,有关部门应修订《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及相关政策法规。
对于放宽全国相关领域的外商投资限制,各相关行业并不完全担心。
从玉米深加工行业的角度来看,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企业的生存欲望推动了行业的进步和发展,这必然会带来行业的健康发展。然而,目前的行业加工补贴带来了寻租的权利,导致行业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提高深加工产业全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提高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的生产能力,降低原料供应成本。农业咨询公司东方艾格的分析师马文锋在最近一期《中国粮食市场周刊》上指出。
油脂行业更渴望讨论外资的进入。以豆油行业为例:早在本世纪初,随着中国加入wto,大豆进口数量持续增加。一系列国际粮商通过参股,基本完成了从大豆供应商到豆油生产商的产业链布局,市场份额也在上升。
大多数时候,我们用其他行业的利润来弥补豆油压榨的损失,从而保证一定的产能底线。东北一家原本只压榨国内非转基因大豆油的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但当空市场空间太小时,不得不进口一批转基因大豆进行生产,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为了扭转大豆生产加工行业的各种不利局面,200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促进大豆加工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限制了外商投资。有分析师指出,在不限制大豆进口的前提下,如果压榨行业没有限制,那么整个产业链就不在自己手中;近年来,原本没有终端产品的中国储备粮推出了一系列小包装食用油产品,以抢占各种用途的市场份额。
《目录》公布后,指出由于大豆原料主要依赖国际市场,外资企业通过控制原料获得了很多竞争优势。对大豆加工业准入的限制也已放开,这将进一步对国内相关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较为温和的观点认为,现在解除对外国投资准入的限制,更可能被解读为政策放松的信号。事实上,外资的布局已经基本完成,与国内国有和民营企业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很难简单地将其分为内资和外资,所以短期内,市场不应该过于动荡。上述研究人员说。
此外,根据《财经》对2015年和2017年目录的比较发现,尽管上述《决定》中提出,在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从事农作物新品种(除粮、棉、油作物)育种和种子生产(除转基因作物)的两岸合资企业将暂停执行受大陆控制的要求(但台商不能独资)。但是,在《目录》的修订中,以前的限制或禁止没有调整。
标题:“禁限外令”取消,农产品流通及加工竞争或加剧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0861.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