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助跑”多家保险机构对AI技术青睐有加
本篇文章1095字,读完约3分钟
“刷脸”、声纹识别、云计算...随着这些技术悄然进入保险、承保、理赔等环节,人工智能(ai)开始“助跑”保险业。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有限公司近日在上海召开“简单人寿”大会,其寿险、财险、养老保险、银行、证券和普惠联合推出十大创新服务。这些服务将人工智能技术嵌入其中。
平安人寿推出的人工智能客服,以平安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通过人脸、声纹等生物认证技术,配合大数据完成客户身份信息的远程验证,实现“在线一次性业务处理”。
平安养老保险依靠人脸识别、电子签名、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推出了无需填写表格和资料的“智能养老”服务。员工只需通过平安“好福利”应用(手机软件)“刷刷脸”,就可以在两三分钟内完成养老金领取。
在升级“极限调查”和“一键式安排”的基础上,平安财险正式推出o2o定制服务“云理赔”。除了个性化选择报告和调查方法、独立选择固定损失维护解决方案和多渠道提交索赔数据外,“云索赔”还可以实现清晰透明的索赔节点、进度、维护流程和金额,并可视化车辆维修流程的进度。
事实上,有更多像中国平安这样的地方保险机构青睐人工智能技术。
9月1日,太平洋保险推出人工智能保险顾问阿尔法保险(Alpha Insurance),利用网络地图、协同过滤等机器学习算法,根据不同家庭的生命周期、财务状况等因素,衡量用户的“家庭风险防御能力指数”,量身定制“家庭理想保险方案”。截至9月18日,阿尔法保险的用户访问量超过了360万次。
9月4日,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人工智能语音客服“小惠”在太平共享金融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客户联络中心开始试运行,“小惠”能够在车险关闭和回访现场与客户进行积极的语音互动,具有高度拟人化的语气和内容。
为什么保险业会爱上人工智能?平安人寿副总经理李文明表示,“人工智能客户服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寿险业务认证慢、理赔慢等痛点。平安财险副总经理兼首席运营官朱有刚表示,智能客户服务的增加使汽车保险理赔效率提高了一倍。
据统计,今年前8个月,平安财险共完成了636万起汽车保险理赔,其中35%是通过智能客服完成的,大大节省了时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朱认为,科技是保险业创新的基础保障,科技与保险的融合应该真正着眼于客户,而不是产品。目前,保险技术被广泛使用,移动互联网可以使保险服务更加便捷。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也可以促进保险产品和服务更加个性化和精细化。
从保险的“入口”到认证和承保等中间环节,再到索赔的“出口”,人工智能正在保险业“加速发展”。在业内许多人眼中,专注于提高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的“人工智能”将成为保险业竞争的新焦点。
标题:人工智能“助跑”多家保险机构对AI技术青睐有加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3440.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