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调高调严产业扶贫考核标准
本篇文章956字,读完约2分钟
任何特色产业都无法摆脱贫困
我区调整高调和严格的工业扶贫评估标准
9月19日,记者从全区贫困村工业扶贫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场会上了解到,根据中央政府严格稳定优质扶贫的要求,自治区今年调整了扶贫解困标准,工业扶贫考核标准越来越高。要求每个扶贫拆帽县有2-5个特色产业,每个扶贫拆帽村有1-3个特色产业,覆盖60%以上的贫困户。
上林县大力发展“5+x”扶贫产业项目,实现各主导产业由一家龙头企业带动;梧州市龙圩区大力培育富硒优质水稻和蜗牛产业,发展稻田蜗牛养殖。每亩纯收入6000多元,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效,蜗牛粮赢”...据了解,近年来,自治区一级总结推广了80多个工业扶贫实例。会议筛选出的40个工业扶贫优秀范例发挥了典型作用,截至8月底,全区54个贫困县共种植水果790万亩,新增种植面积44.57万亩;种植桑树158万亩,同比增长58.37%;中药材种植90万亩,同比增长37.2%;肉牛26.26万头,肉羊26万只,生猪1099.2万头,家禽26,135.5万只,水产品34.8万吨;林业总产值达到1594亿元,同比增长17%。
今年以来,我区积极推进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截至8月底,结合今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各地共成立1754个村民合作社,占全区贫困村总数的35.1%。以该市为例,钦州市301个贫困村中有232个成立了村合作社,占77.1%,居本地区首位;贵港市和桂林市分别为63.3%和58.5%,排名第二和第三。据了解,去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扶贫规划”提出,到2020年,每个贫困村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将达到5万元以上。自治区提出了“分步走”的发展思路,即到2017年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然后逐年增加1万元,到2020年达到5万元以上。
最近,自治区出台了关于发展光伏发电扶贫、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专项文件,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村通过建立村级光伏电站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据估计,如果投资50万元建设一座村级光伏电站,平均年有效发电小时数超过955小时,25年平均年收入可达5万元。据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统计,我区有2777个属于一、二、三类资源区的贫困村,适合发展光伏发电,光伏产业前景广阔。(记者袁琳实习生陈玲玲)
[我要纠正错误]主编:韩
标题:广西:调高调严产业扶贫考核标准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3261.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