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北山区崛起大数据小镇
本篇文章1563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石家庄9月19日电:正在崛起的河北省北部山区大数据城——京津冀大数据走廊“贯通”提速
新华社记者高博
“第一批1710个机柜已经安装、调试并投入使用,另外8个数据机房大楼正在建设中,预计将于11月中旬竣工。”承德德明大数据产业园项目负责人景学宝告诉记者,这里将建成2万个机柜,成为京津冀地区的大型绿色数据中心。
在北京以北200多公里的承德滦河边,河北的第一个大数据城正在崛起。戴明大数据产业园是北京供销大数据集团和承德市共同建立的大数据城的主体项目。在未来几年,一个集数据存储、事务和应用于一体的大数据中心将在这里建成。
承德位于河北省的北部。在京津冀协调发展图上,承德被定位为京津冀水利功能区。作为水利功能区,承德选择了建设大数据中心,以及如何赶上大数据的“绿色”快车。“我选择与承德签署合作协议,是因为承德拥有独特的生态和区位优势,完全有望成为京津冀大数据产业的‘桥头堡’。”许多与承德签署大数据产业合作协议的北京企业表示。
受土地、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的限制,为了缓解北京的非资本功能,2015年北京市制定的《北京市禁止和限制新产业目录》明确要求禁止在北京市六个区建设和扩建数据中心。与北京相比,京津冀周边部分地区具有土地成本低、能源供应好、温度适宜等诸多优势,这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承德市年平均气温为9.0°C,全年日平均气温低于10°C的天数为208天,能够满足数据中心和机房在启动和停止时的A级温度要求。”承德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宋表示,凉爽的气候不仅使数据中心运行更加稳定,还节约了能源。
“这是我的办公室,以后我会留在这里。”在承德高新区科技大厦,中国环保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京津冀中关村(000931)智能环保产业承德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源说:“承德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一定要来。生根发芽。”
为了吸引更多的大数据企业落户,承德从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系和财税支持等方面提供了具体的政策支持。例如,大数据建设项目用地应首先列入城市建设规划,同时设立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
种植梧桐树吸引了金凤凰。承德华堂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和伯颜科技(002649)软件服务外包基地已正式投产。李海企业港和清华同方大数据产业园正在建设中。去年5月,国家图书馆与承德签署协议,国家文献战略储备项目正式落户大数据城文化创意区。
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承德市的转型升级。承德“以矿为先,以矿为荣”,矿业企业曾是承德的支柱产业。抛弃黑金,崛起“计数城市”。目前,承德已与北京、天津、上海30多家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大数据战略合作,项目总投资685亿元。据估计,到2020年,承德的大数据产业可实现直接产值超过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
张家口位于河北省北部,与承德接壤,也是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的好机会。2016年9月,总投资近200亿元的阿里巴巴张北数据中心正式开业,成为阿里在中国北方核心业务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去年的“双十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京津冀合作是三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过程,也是资源结构调整的协同创新过程。2016年12月,京津冀大数据综合实验区正式开工建设,这也是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批准的七个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名单中唯一的跨省综合实验区。三地将打造以北京为创新核心、天津为综合支撑、河北为承接转型的全球大数据产业创新高地。
根据2016年发布的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图,2016年京津冀大数据企业数量达到875家,比2009年的350家增加了一倍多。在中国未来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产业布局中,“京津冀”形成了强大的协同效应,共同打造服务于众多企业和政府机构的“北方数据之心”。
蓝图正在变成现实——再看京津冀
京津冀在轨增长记录
标题:冀北山区崛起大数据小镇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3101.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环境保护部召开部常务会议
下一篇:疆煤南下将重构南方能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