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建设亟待加强
本篇文章1130字,读完约3分钟
党中央加大了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经济工作的力度。作为财政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找准结合点,推进财政政策与农业和农村政策的科学对接和整合,努力完善县、乡、村结算体系,提高结算服务质量和水平,真正落实支持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政策,让农业群众受益,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存在诸多问题,应引起重视。
一是农村结算服务组织体系萎缩,服务功能弱化,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近年来,随着城市金融的快速发展,国有商业银行“重大放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通过兼并和退出逐渐淡出农村。农村地区具有支付结算功能的网点越来越少,一些偏远落后地区甚至出现了结算网点缺位的现象。
二是农村支付结算渠道不畅,软硬件设施不完善,不符合结算服务的时效性要求。首先,农村信用社的跨系统结算需要通过结算中心与中国人民银行的大额支付系统连接,这样可以进行异地资金转账,资金的在途时间和风险点也会相应增加。其次,农村信用社每个乡镇业务网点只有一个业务窗口,一些乡镇农村信用社年龄较大,计算机操作水平有限,长期遭遇业务时不可避免地会“手忙脚乱”,严重影响结算服务的及时性。第三,支付结算手段落后,支付结算工具单一,与农村结算的多元化需求不相适应。随着乡镇企业和农村个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支付工具的跨区域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新的金融结算产品和结算工具。然而,当地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支票和汇兑结算的使用范围有限,根本不能满足需求;农村流动人口和农民工的大量增加也对支付结算工具的便捷性和合理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的结算工具老化且效率低下,难以满足需求。
第三,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基层金融机构的中间业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只代教师缴纳税费和工资,而县级以下的机构无法办理通信和水电费用的征收,难以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居民个人居家生活的需要。
第四,不良的信贷环境制约了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普及。目前,部分农村地区社会信用环境不完善,信用体系不健全,部分企业和个人信用观念淡薄,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制约了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普及和使用。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完善农村支付结算体系。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宣传和培训。中国人民银行应积极与地方政府协调,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支付结算业务的宣传,为推广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营造良好氛围。第二,我们应该加强金融服务。完善内部清算网络建设,推动乡镇网点提高系统内支付业务处理效率,有效改善农村用卡环境,促进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的应用。三是整合网点布局。合理引导现有网点的调整。努力向经济区划过渡,使农村客户能够享受金融网点的支付和结算服务;它还可以鼓励农村金融组织的创新,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
标题: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建设亟待加强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2836.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乙醇概念股再度走强 龙力生物涨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