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杰:国内通胀预期抬头 央行是否祭出大招?
本篇文章1691字,读完约4分钟
上周六(9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全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1.8%,仅次于1月份的2.5%,为今年以来的第二高水平;环比增幅比上个月高0.3%,主要受鸡蛋和新鲜蔬菜价格上涨的推动。工业生产者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环比上涨0.9%,比上个月上涨0.7个百分点,同比上涨6.3%,主要原因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2%,其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石油、煤炭等主要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与此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8月份制造业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1.7,预期值为51.3,此前值为51.4,较上月上升0.3,高于连续13个月的涨跌线。
尽管业内普遍认为第四季度生产者价格指数将下降,但消费价格指数不会在年内飙升,突破2%的预警窗口;然而,我们应该看到,正是因为生产者价格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都在上升,上游生产者价格指数很有可能会传导到下游消费者价格指数,所以通胀预期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自2015年以来,在供应方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在“三比一、一比一、一比一、一补一”的政策指引下,钢铁、煤炭、水泥等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全面复苏,价格依次上涨。如果以2015年12月为基数,螺纹钢、焦煤、焦炭等黑色板块都增长了100%以上。与此同时,最近持续的环境监管增强了供应端减产的预期。目前,这些工业品的价格难以有效下跌,高层次运作的可能性很高,一直处于不涨不跌的两难境地。最近,高ppi和pmi的持续扩张表明工业产品的通货膨胀正在全面扩散。此外,作为工业原料的原油价格的回升将促进生产者价格指数向消费物价指数中的非食品消费品转移,并推动消费物价指数上升。
其次,根据历史经验,从9月份到明年春节,国内cpi开始一路攀升。一方面,自九月以来,中秋节和国庆节的因素叠加,以及元旦和春节的影响。此外,北方大部分地区从10月中旬开始进入供暖季节,而这一时间往往是家庭购买的高峰期,这将极大地刺激居民的日常消费需求,推动肉、蛋、蔬菜和水果等食品和服装、家用电器等日用品以及水、电、气、煤等能源供应的价格上涨,因此cpi可能在第四季度下降。另一方面, 2016年9月30日开始的新一轮全国房地产调控取得了一定成效。 然而,由于今年中国三、四线城市房价飙升,限购、限价令和限购措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销售和贷款限制等更严格的“四限”调控政策,在抑制居民投资、提高需求的同时,也促使居民个人消费转向高端家具家电、私人汽车、奢侈品和旅游等非刚性需求,并有所增加
最后,今年以来,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等固定资产投资有效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成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主要力量;然而,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传统上推动gdp增长的另外两节车厢的出口和消费今年并没有改善。自今年年初以来,中国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增长率总体上继续下降,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出口都大幅下降。在当前人民币大幅升值的情况下,势必会抬高整个制造业成本,并间接影响cpi指数;与此同时,由于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仍然十分火爆,居民投资基金、社会闲散基金、金融机构基金等绝大部分资金继续涌向这一领域,导致整个社会和居民消费不振,对整体gdp贡献甚微。2017年下半年,为了保持2017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在房地产固定投资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出口和消费。从政府刺激国内消费的角度考虑,第四季度,欧洲央行和美联储(Federal Reserve)都有很强的收缩预期,在今年3月以来整个金融业去杠杆化的宏观背景下,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降低RRR并增加水释放的可能性极小。从9月中下旬开始,整个社会资本将进一步紧张。在供求关系下,物价上涨的可能性将增加,cpi指数将进一步上升。
总的来说,最近ppi和pmi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cpi在近期的上升。资金短缺、旺季消费需求扩大以及国家在宏观经济预期增长率下有意识地刺激消费和内需,将进一步导致cpi指数上升,加速国内通胀水平。央行作为宏观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机构,将如何根据国际和国内形势灵活应变,还有待观察。
标题:汪杰:国内通胀预期抬头 央行是否祭出大招?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2695.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芝加哥农产品期价11日涨跌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