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养老金持续上涨为民生保障加码
本篇文章1477字,读完约4分钟
目前,我省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比“十一五”末增长了1.1倍。在数字的背后,它显示了我省退休人员晚年的真正幸福。我省养老保险的积极作用解决了退休人员的后顾之忧,不仅保证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将近90岁的陈凤兰看着他在阳台上照料的花草,心中充满了喜悦。自2009年开始领取养老金以来,住在克山农场的陈凤兰老人觉得生活更加有趣,他们没有任何烦恼。
“如果我现在想吃的话,我想买下来。”如果我想穿它,我也想买我最喜欢的款式。”陈凤兰高兴地对记者说。
回忆起我第一次来到黑龙江的日子,陈凤兰的老人充满了情感。1953年,陈凤兰跟随丈夫从河北宝坻来到北大荒(600598)开垦荒地。从那以后,他把青春献给了这片热土。起初,老人在农场的家庭小组工作。20世纪70年代,为了照顾家庭,老人停止工作,没有收入。进入老年后,虽然孩子很孝顺,但老人总觉得给孩子增加了负担。直到2009年,作为“五·七工人”,老年人开始领取第一笔养老金。虽然每月只有400多元,但老人觉得腰酸背痛。“在过去的十年里,养老金一直在上涨,现在我每月可以拿到1400多元。”陈凤兰说这话时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
王和的老人有着同样的感情。2010年从哈尔滨重型机械厂退休后,王说他的养老金在七年内翻了一番。
细心的王告诉记者,“我统计过,我省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已经连续12年上涨。作为一名企业退休人员,我很高兴,这也是企业退休人员关心的问题。”王用“舒服”这个词来形容他的退休生活。他现在的主要生活是医疗保健。天气好的时候,他经常和妻子去公园散步。
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以来,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正确指导和省政府的有力领导下,我省养老保险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保护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国招生计划深入实施,注册人口270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0.6%。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出台政策将“农、林、牧、渔”地区27.5万名职工、失地农民、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和超龄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村和省级户籍人员参保,参保人数从“十一五”末的952.2万人稳步增加到2016年底的1064.2万人,增加1177.2万人
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省政府高度重视退休人员福利调整,力争最大限度地扩大调整范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增加了110.8%。特殊群体的待遇逐步改善:自2011年以来,新中国成立前的27,600名老工人每月增加了150元的生活补贴;生活津贴支付给11,800名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参军并退休到企业的退休人员。目前,已调整为每人每月510元;向所有企业退休人员发放临时价格补贴和一次性冷补贴,共惠及1122.6万参保人员;《社会保险法》实施以来,有4.8万参保人员因公死亡,企业支付的丧葬补助金和养老金为每人1万元,由统筹基金支付。
我省养老保险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政策相继出台,实现了三种养老保险制度的有序衔接。同时,行政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自2013年起,全省全面推行退休审计“一站式”服务模式,精简和规范工作程序,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将原来的12个环节和30个步骤缩减为3个主要环节和6个步骤。处理周期从原来的两个月缩短到20分钟,形成了高效、便捷、透明的退休审计服务模式;随着“阳光社会保障”的实施,全国共有21家企业养老保险网上业务,实现了“企业信息多、办事少”。(记者蒋斌)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雷丽娜
标题:黑龙江:养老金持续上涨为民生保障加码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2570.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