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金砖缘”越来越深厚
本篇文章1545字,读完约4分钟
中新社厦门八月二十八日电:厦门的“金砖边缘”越来越深
中国新闻社记者陈悦
厦门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改革开放以来,厦门成为首批经济特区和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因此,一向对外贸易活跃的厦门,一直缺少“金砖四国”。
8月25日,一辆印有“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口号的大巴在厦门街头行驶。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议将于9月3日至5日在福建厦门举行。由中国新闻社记者张斌拍摄,自明末清初以来,厦门已成为中国茶叶的重要出口港。俄罗斯学者伊凡?索科洛夫主编的《俄罗斯的中国茶叶时代》一书写道:“在海运茶叶(到俄罗斯)的港口,总会有这样的名字:厦门港、广州港(601228,诊断单位)、营口港(600317,诊断单位)等。”
如今,厦门出口到俄罗斯的产品远不止茶叶,而“互联互通”的建设使得厦门产品出口到俄罗斯越来越方便。
近年来,厦门王集科技负责人林思明在俄罗斯建立了首家技术公司,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提供海外仓库配送和营销服务。通过王集建造的海外仓库,中国的跨境电子商务产品可以在一至五天内送达整个俄罗斯。
林思明告诉中国新闻社,在俄罗斯建造海外仓库正是俄罗斯人在网上购买中国商品的热情所在。目前,该公司每天处理数万个来自中国的电子商务包裹,在大促销期间,每天有数十万个包裹送达。厦门的鞋、帽、服装等轻工业产品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
除了“海外仓库”,今年4月开通的中欧(厦门-莫斯科)直达列车还允许来自厦门及其周边地区的货物在大约14天内运送到莫斯科的昆采沃,这比传统运输至少快了一周。
8月25日,中欧列车(厦门至莫斯科)开通,成为厦门首列定期双向中欧列车,为厦门带回各种俄罗斯产品,同时向俄罗斯运送货物。
历史上,“茶”曾是厦门“金砖边”的重要商品;今天,“石头”是连接厦门和金砖国家的另一种商品。厦门是中国最大的石材进口港,厦门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材经销市场。海关统计显示,去年厦门港进口花岗岩约267万吨,其中204万吨来自金砖国家,占进口总额的四分之三以上。
年轻的巴西人马科斯两年多前来到厦门学习中文,很快就发现了石材的商机,开始从事石材贸易。仅去年一年,他的公司就出口了近7000万元人民币。
厦门向巴西出口的不仅是美丽的石材产品,还有“美丽的面孔”。
作为一家厦门公司,美图的图像处理软件“美图秀秀秀”在海外拥有5亿多用户,其中热爱美容的巴西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据米托称,米托在巴西的用户数量已超过1000万,使巴西成为米托在mainland China以外设立办事处的七个国家和地区之一。
机械工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是厦门近年来着力打造的产值1000亿元的产业链。厦门工业机械出口巴西的工程机械产品在巴西奥运场馆建设和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巴西人熟悉的厦门品牌。
对厦门人来说,南非的葡萄酒、矿物和石头一直是人们熟悉的消费品,厦门港每分钟就有两瓶南非葡萄酒进入这个国家。
厦门还连续五次举办非洲论坛,推动厦门企业积极投资南非。厦门国际商会南非联络处与南非当地企业去年共同成立了中南展览贸易中心,为包括厦门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赴南非和非洲投资提供一站式服务。
在文化教育方面,厦门也有着深厚的“金砖”。今年7月,“音乐岛”鼓浪屿赢得了世界遗产的竞标。莫斯科著名的“拉普里马”男子四重奏和已有近80年历史的俄罗斯卡累利阿国家爱乐乐团参加了在鼓浪屿举行的音乐节,并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厦门大学也有许多来自金砖国家的留学生。俄罗斯的孟兰报名成为第九届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的志愿者。她告诉记者,虽然来厦门的时间不长,但厦门的“海和果”吸引了她;在即将到来的厦门会议上,她将和她的同胞们分享厦门的美丽。
随着金砖四国厦门会议的召开,厦门的“金砖优势”有望越来越深。(结束)
标题:厦门“金砖缘”越来越深厚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2258.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