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全力打造“中亚会展之都”
本篇文章2886字,读完约7分钟
“一带一路”建设将给乌鲁木齐会展业带来什么机遇和挑战?乌鲁木齐提出了到2020年将该市建成“中亚会展之都”的目标,推动会展元素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面向中亚、辐射南亚和西亚的国际会展平台。这意味着未来三年,新疆会展项目的国际化、信息化、品牌化、专业化和市场化将快速推进。
8月7日,“中亚会展之都”发展论坛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全国会展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ite China等机构的领导齐聚乌鲁木齐,分享新常态、新形式、新机遇下新疆会展业的发展方向、模式和路径,从“标准化”和会展业产业化的角度分析新疆会展业的前景,并提出促进新疆会展业发展的建议
每年1000万元支持会展业发展
在古准噶尔的蒙古语中,“乌鲁木齐”的意思是“美丽的牧场”。它曾经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地,但现在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的核心,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乌鲁木齐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明亮的明珠."乌鲁木齐市商务局(粮食局)党委书记、副局长张军对此进行了比较。
新疆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接壤。新疆提出在2013年建设“五个中心”,即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和金融中心。乌鲁木齐作为首都,是西部开放格局中的重要门户。随着国家和19个省市对口支援的深入,乌鲁木齐与中亚在经贸、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快。
目前,新疆已建成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一个出口加工区、一个国家一级口岸和七个国家二级口岸,拥有近200个商品交易市场。这促进了乌鲁木齐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在促进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塑造城市品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乌鲁木齐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近日宣布,今年下半年,乌鲁木齐将加快申请规划面积100多平方公里的城南经贸合作区为自治区级园区,力争在9月份上市。根据规划,跨境电子商务区、亚欧式服务贸易区和乡村休闲度假区规划在城南经贸合作区天山区。
早在2013年6月,乌鲁木齐就发布了《关于加快乌鲁木齐会展业发展的意见》。政府每年设立不少于1000万元的会展产业发展扶持基金。一是对符合乌鲁木齐产业发展方向、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的会展企业和大型会展组织者进行补贴。二是促进和培养会展人才。三是支持乌鲁木齐企业组织展览,参与国内外项目。
在税收和融资担保支持政策方面,举办(组织)展览或接受主办单位委托承办展览业务的纳税企业,其总价款和额外费用的余额从其统一代理人支付的场地租赁费、展位建设费、广告宣传费、交通费、住宿费等相关费用中扣除,作为营业额,按“服务业-代理业”科目征收营业税;支持乌鲁木齐会展企业小额贷款担保业务,对担保率低于3%且低于50万元的小额贷款担保给予1%的保费补贴;担保率低于3%的担保业务发生的补偿性损失,最高可补贴10万元。
张军介绍说,去年,新疆举办了152个各级展览和其他项目,展览面积120万平方米,参观者520万人次。其中,乌鲁木齐举办了132场展览,展览面积110万平方米,展览量占新疆展览市场份额的91%以上。其中,仅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就承办了中国-亚欧博览会等52个展览,总展览面积达96万平方米,占乌鲁木齐展览总量的87%,占新疆展览总量的79%。自2011年以来,各种会展活动的举办带动了交通运输、交通物流、酒店餐饮、广告印刷、通讯、零售、旅游等相关产业的经济增长约120亿元。
乌鲁木齐已经锁定了到2020年建设“中亚会展之都”的目标:预计到2020年将举办600多个展览及相关活动,包括约225个国家和国际会议、350多个展览和重要活动。25个节日;展览总面积超过550万平方米,其中品牌展览25个,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带动相关行业收入近200亿元;当地有20家专业展览机构,吸引了4家国内专业展览机构,引进了2家国际展览公司。
“大咖啡”聚焦会展业标准化建设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褚湘银说,去年中国举办了9800多个展览,展览面积1.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0%,展览数量增长5%以上,会展经济直接收入达到5300亿元。他用“系统效率、转型升级、跨境融合、创新发展”16个字概括了国内会展业的现状,将乌鲁木齐列为中国西部会展业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年初,上海会展研究院编制并发布了新版会展蓝皮书《2016年中外会展业动态评价研究报告》。上海排名第三,义乌排名第36。报告首次提出并运用会展指数综合评价对世界会展城市的综合实力进行排名。根据会展服务业生产率的三要素发展指数,即展馆发展指数、会展发展指数和组织者发展指数,对世界会展城市进行了统计分析。
在谈到会展业的标准化建设时,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市会展业协会会长、国际展览业协会名誉主席陈献贤说,标准化是中国会展业由大国走向强国的先导,是会展业转型升级的制度安排,是会展业结构调整的技术支撑。“大而不壮,大而不正。”他说,国内展览业与国际展览业的差距不在于规模,而在于质量。要提高质量,必须有一个基准,即一个标准,它决定水平,水平代表水平。
标准化建设是会展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对会展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首先,认为“供给不足”表现在各地场馆仍在建设中,项目供给不足,政策对行业支持不足;另一个是“供过于求”,这表明一些场馆的入住率低于25%,低水平的展览太多和重复。“我认为两种观点都有些道理。关键是供需不平衡。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标准化开始。”陈先贤说道。
会展业规模越大,产业结构越高,社会分工越细、越专业化,会展业内部结构与会展业和其他产业机构的联系越复杂陈说,标准化是产业政策的技术支撑,是产业结构的技术纽带。未来标准化支持有五个重点方向:“互联网+会展业”、产业链整合发展、资源配置与运营、品牌与信用体系建设、行业管理支持。
他说,会展产业链有两个方面:一是配套服务,如规划、设计、物流、建设、租赁、餐饮等。;第二,相关服务,如交通、通讯、金融、旅游、广告、印刷、住宿等。在优化场馆布局、提高服务质量方面,要做到“好看”和“好用”,做好场馆规划和选址、功能设计、规模定位、配套设施等工作。,解决“服务内容不完整、服务质量不稳定、使用规则不透明”的问题。
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副会长陈涛强调了“创新”的必要性。无论是建设“中亚会展之都”还是“新疆会展之都”,都应以新疆为支点,分析研究当地的产业,确定哪些产业符合乌鲁木齐,哪些产业符合中亚。在他看来,中国的经济地位和会展业地位极其相似,农业机械仅仅作为配套部件出去是不够的。建议政府制定创新政策,如设立中亚创新研究基金。
关于如何推进新疆会展业的市场化运作,中国城市会展联盟副主席、大连会展业协会会长陈星也认为,当新疆联邦与“丝绸之路经济、中亚关系、民族自治、地理环境”联系在一起时,新疆会展业具有“国家支持、政府关注、区域优势、产业努力”的特点,可以与文化、旅游相融合。政府可以借鉴管理体制、目标规划和政策。
标题:乌鲁木齐全力打造“中亚会展之都”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1245.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广东将与欧洲加强交流合作
下一篇:公主岭市将在第十一届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