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岚山:商户退城入园让“城中村”变了样
本篇文章1399字,读完约3分钟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难题,而“城中村”中的小作坊企业如何集中精力进入园区是最“啃的一颗牙”。谁将投资这个公园?山东省日照市兰山区创新实施“村级集体经济联合体入股建园”模式,解决了城中村改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三大难题,一举实现“三大收益”。
这几天,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街南门外村的村民苏和他的妻子正忙着晒咸鲭鱼。前苏联做这个生意已经十多年了。“我马上就要搬家了。产品通过资质认证后,我就可以直接进入超市,不用再提着篮子去卖了。”老苏指着不远处正在建设的水产品加工示范区,对记者说,这里有污水处理区、物流周转房、电子商务平台和检验检疫区,可以用来在全国范围内买卖,不用离开家。
日照市依托海州湾丰富的渔业资源,大量水产品加工商人在岚山区聚集发展。仅安东卫街就有500多家一级加工商户,加工品种达30多种。
然而,这个“养活半个城市”的行业并不光彩:商人大多是家庭经营的作坊,他们经常把自己的家庭空土地、空土地周围的村庄,甚至是道路两旁作为干燥地点,而且在干燥过程中他们不会暴露在大海中。同时,环境保护不达标。以贝类和种子黑加工户为例。年产值30-40吨的商人用大锅做饭,年产值100吨或以上的商人用小锅炉。污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处理后的贝壳随意倾倒。
“要建设‘民生园区’,培育和壮大自己的水产品品牌”——经过多次调研和讨论,岚山区确定了合作、集团化建设园区的发展思路。
在水产品加工业多年的发展中,当地许多村庄的集体资产都有所积累。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村庄通过发展建筑经济实现了农村集体资产的翻番增长。然而,由于投资理念的缺乏和单个村集体资金支持大型项目开发的困难,许多村集体资产已经沉睡多年。
你能把这些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建一个公园吗?庐山区向辖区内有渔业加工经验的32个村的村民征求意见,得到了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让小钱变成大钱,让死钱变成活钱,彻底告别肮脏凌乱的工作环境,我们同意!”不久,岚山区开始按照“政府引导+村集体持股+市场运作”的模式建设现代水产品加工园区,承担城中村改造、环保改造和产业升级带来的商户搬迁和转移。最终,安东卫街12个村集体以资产和资源入股,2个村集体成为债权人,最低金额为100万元。
“多村集体的结合,解决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发展资金少、产业规模小、开发成本高、增收平台少等现实问题,找到了保持和增加村级集体资产价值的途径。好办法。”岚山区委书记赖凤华认为,水产品初级加工企业退入园区,也为下一次城中村改造提前扫清了障碍。
今年8月4日,胜安东市场运营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水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的投资方向已经确定。潘庄一村是12个参赛村中最大的股东,村党支部书记孙建也当选为主席。在他看来,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建立了强大的党组织和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成立后,按照“园区办公室协调+党支部+公司化运作+行业协会自律”的服务模式,成立了胜安东水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园区发展促进办公室,并与公司共同选举产生党支部参与重要决策。“董事会的成员是村党支部书记,他们在每个村都更有商业头脑。有党组织和职业经理人在运作,每个村庄都松了口气。”孙建说。
目前,公司依托辖区内渔业行业协会和股东村的重点商户,积极推进园区投资,并与浙江、福建、烟台等地多家当地食品生产企业签署了园区发展意向书。(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王金虎通讯员王天)
标题:日照岚山:商户退城入园让“城中村”变了样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0127.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