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集中度提升 推进企业国际化 中国药企跨境并购加速
本篇文章1744字,读完约4分钟
长期以来,医药行业一直是国际跨国并购的热点。近年来,中国医药行业(600056)发展迅速,跨国并购逐渐成为中国医药企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行业特征决定了频繁的并购
根据跨境M&A投资服务平台易捷发布的2017年前三季度跨境M&A趋势报告,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跨境M&A案例中,医疗卫生行业占13%,是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M&A热门行业。共完成32起跨境M&A案件,2016年同期超过21起,涉案金额47亿美元,2016年同期超过37.8亿美元。
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仅在2016年,M&A跨境病例的数量和中国制药公司的涉案金额就已经打破了以往的记录。由此可见,跨国并购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制药企业的选择。
纵观全球M&A市场,医药行业一直是一个热点。据报道,瑞士著名制药公司罗氏制药80%以上的产品来自于各种形式的并购形成的庞大产品线。M&A还在强生和辉瑞等大型国际制药公司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位制药业研究员告诉《经济日报》,制药业的特点决定了其频繁并购的特点。“医药行业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壁垒高,监管严格,新药研发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合并和收购可以分散风险,加快项目进度。”
对于制药公司来说,新药的研发需要很长时间,有些创新药物从立项到上市甚至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对于发起并购的制药公司来说,选择收购具有R&D实力的小型制药公司可以迅速拓宽产品线,进入新的领域。大型制药公司中的M&A往往意味着M&A的发起企业希望借助M&A打破现有的市场结构..
监管也是医药行业并购频繁的一个重要原因。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代表的各国监管机构对药品的审批要求极其严格,程序复杂。产品总是面临因临床失败而不能通过审批的风险。每一种新药都能成功进入市场,这就要求企业付出高昂的成本,承担巨大的风险。因此,医药企业是否具有较强的成本和风险承受能力成为医药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小型制药公司来说,在产品开发的某个阶段,接受大型制药公司的兼并和收购可以使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产业政策提升M&A速度
近年来,中国医药企业的跨境M&A大幅增加。除了产业特性,国家产业政策对产业集中度的促进也是一个重要的驱动力。
由于国家医药产业政策的频繁出台,对医药产业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在控制医疗保险费用、取消药品奖金和实行“两票制”的前提下,整个医药行业开始进入优胜劣汰阶段。此外,近年来,环境保护政策经常受到压力,制药公司的环境保护要求有了显著提高。一些难以满足环保要求的制药公司逐渐失去了竞争力。产业整合的加速和集中度的提升加速了国内医药企业的并购。
根据艾美奖市场调查公司的分析报告,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有3000多家制药公司,但只有前100家公司贡献了超过60%的市场份额,其余2900家公司的市场份额不到40%。可见,中药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据报道,按照目前的趋势,未来集中度将会提高得更加明显。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趋势是医药行业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的重要标志。在医药市场高度成熟的美国,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催生了一大批具有高市场价值的医药公司,如强生、辉瑞、默克、吉列、艾伯特维尔、安进和礼来。例如,强生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3000亿美元。相比之下,在中国上市的医药公司中,市值最高的恒瑞医药(咨询股600,276)只有2000亿元左右,差距很大。
随着国内产业集中度的迅速提高,一些制药企业试图通过推动企业国际化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来寻找新的市场,提高竞争力。因此,跨国并购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制药企业的选择。其中,复星制药(600196,诊断单元)在这方面迈出了积极的一步,其实践极具代表性。
今年10月,复星制药宣布以71.42亿元人民币完成了收购印度仿制药公司格兰制药74%股权的交易,完成了中国制药公司迄今最大的海外收购。在谈到此次合并的意义时,复星制药董事长陈奇瑜表示:“中印两国在医药领域的互补性很强。以复星制药和格兰制药为代表的中印制药公司的嫁接,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制药公司在R&D创新和仿制药出口方面的国际化。”
除复星制药外,上海制药(601607)、显达制药(002332)、三宝集团等制药公司今年也完成了重要的跨国并购。许多企业表示,跨境M&A交易将有助于促进医药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加快企业国际化进程,增强竞争力。
跨境M&A风险不容忽视
然而,M&A并不意味着企业所期望的产业升级和国际化进程能够迅速而顺利地实现。为了让M&A发挥积极作用,企业需要面对许多挑战。如果我们处理缺点,我们可能会得不偿失。
回顾M&A在医药领域的历史,有很多案例都是M&A的不良影响导致了企业的衰败。阿斯利康、强生、默克和其他大型国际制药公司都曾遭遇过这样的困境:在并购上投入巨资,却未能达到预期。最近的一个例子是以色列制药公司Tiva Pharmaceutical,该公司在以400多亿美元收购Eljian仿制药业务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审查风险,未能实现所有收购目标。最终,它还背负着巨额债务。该公司今年第二季度的业绩未能达到预期,其股价一度严重下跌。
中国制药企业的跨境并购也存在同样的风险。“走出去”智库的一份研究报告提出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许多问题:“一是一些企业盲目,海外并购的目的和必要性等基础性工作不足,急于做大做强,有一些非理性因素在趋之若鹜;二是少数企业在海外并购中面临较高的债务金融风险;第三,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时,遭遇了外国安全审查的干扰,并多次遭到拒绝,这增加了并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在制药行业过去的一些M&A案例中,甚至有更多的案例是制药公司不清楚并高估了所收购产品的价值。最终的结果是制药公司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但产品并没有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此外,制药公司应该为业务整合的困难做好充分准备。“以管理方法的差异为例,中国管理团队的管理方法往往与外国企业的管理方法大相径庭。并购完成后,如何实现管理方法的顺利整合对并购的有效性至关重要。”相关研究表明,在过去一些成功的并购中,被并购企业的前任管理层或由当地团队组成的新管理层往往发挥重要作用,因为他们更熟悉当地的文化和法律。(记者袁勇)
标题:行业集中度提升 推进企业国际化 中国药企跨境并购加速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9941.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可燃冰:未来能源愈行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