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赶到前沿: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命题
本篇文章2406字,读完约6分钟
■马明杰
根据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从2020年到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届时,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位居创新型国家前列。
60多年前,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之谜”,“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发生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不仅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而且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必须实现从赶超到领先、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战略转变。创新是引领这一历史性变革的关键驱动力。
新时期创新型国家建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成功实现向前沿的战略转型,彻底破解“李约瑟之谜”,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命题。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系统的基础工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将为建设科技、质量、航天、网络、交通、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从建立创新型国家到走在前列,中国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巨大挑战。中国的优势是:国内需求巨大且不断扩大,知识型和技能型劳动力成本低且规模大,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迅速提升,产业支撑和整合能力强,创新创业群体不断增加。充分发挥中国的优势,充分发挥其创新潜力,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以下七个方面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一,要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机遇,向前发展,必须巩固科技基础。新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为中国顺利实现战略转型打开了机遇之窗。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是决定中国是前进还是扩大差距的关键。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一些领域已经进入了前沿,而有几个领域已经接近前沿。同时,基础研究薄弱、关键技术不足、创新基础薄弱等问题亟待解决。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我们必须站在世界科学技术的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在前瞻性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引领原创性成果;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扩大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前沿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突破性技术创新。
第二,让创新成为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是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动力,也是中国实体经济的最大缺陷。相当一部分企业创新能力低、创新力不足、管理水平低,其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效率、信息化水平和产品质量效益明显不同于发达国家。建立现代经济制度,必须建立有利于创新者的激励机制,引导资本、技术和人才与创新者聚集在一起。以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以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推动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支持绿色发展。
三是在创新中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在经济全球化和创新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激烈竞争中,开放创新和合作创新已经成为全球创新的主旋律。创新在推动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通过创新,在高附加值和高技术产品生产中确立新优势,提升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通过培育新的贸易形式和模式,我们将提高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的竞争力,帮助建设一个强大的贸易国家。第二,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创新人才跨境流动、海外技术投资等活动,构建更加开放的国家创新体系。第三,我们将帮助建立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在涉及全球共同利益的资源、环境和卫生领域的研究和成果转化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四,探索独特的区域创新发展路径。中国区域创新格局初步形成,东部沿海地区和一些发达省市走在创新发展的前列。高新区已成为引领新经济发展、形成新动能的高地。地方政府更加注重创新,对人才、技术和新兴产业的竞争日益激烈。然而,通过行政手段分配创新资源的趋势有所增加,政府低效投资和补贴新经济发展的情况并不少见。区域创新发展需要政府转变职能,坚持创新要素配置的市场导向,积极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支持公共技术服务,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最终形成具有吸引力的区域创新环境和独特的创新发展道路。
第五,用创新解决社会发展不平衡不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新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改善民生和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不仅可以提高效率和发展经济,而且有助于解决社会发展中的许多问题。近年来,数字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更快更深地应用和渗透到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领域。在形成新的增长点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原有的教育、医疗等服务的供给模式。新技术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政策起点,使更多的人受益,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形式在促进教育公平、增加有效医疗供应、消除贫困和增加就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未来几十年,社会领域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商业业态创新将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繁荣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第六,构建适应前沿创新的新治理体系。从赶超走向领先的关键在于创新型治理体系的转变。首先,支持重心转移。R&D政府支持的重点应该从竞争领域的产品R&D转向竞争前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二是支持方式的转变。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持应从定向补贴转向创造创新环境,更加强调政策的公平性和包容性。第三,监督的概念和模式发生了变化。我们将对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形式和新产品实行宽容和审慎的监管,加强过程监管和社会监管,更加重视安全、环境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第七,利用数字技术和创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在过去的十年中,数字技术通过政务信息化和数字政府的建设推动了政府提高效率。基于数字技术的商业模式和格式的创新也使得城市交通和其他领域的公共服务具有商业属性。在最初由政府提供服务的领域,一些政府部门积极探索通过业务外包和公私伙伴关系与企业合作,这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在某些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开始从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转变为服务的合作伙伴或监管者。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自下而上的改革创新动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作者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与发展研究部部长)
标题:从追赶到前沿: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命题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9829.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