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可卖招标价10元――透视医用耗材背后的腐败新花样
本篇文章2186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社南昌11月30日电:1元可以卖到投标价,10元——透视医用耗材背后新的腐败模式新华社“中国网”记者胡金武高浩良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检察院近日对赣南医学院原党委书记黄林邦涉嫌受贿一案进行了立案调查,其中医疗设备及耗材贿赂成为案件的焦点。记者从案件调查中了解到,背后的回扣等腐败现象令人震惊,并且这种模式还在不断更新。专家提醒我们,当我们提高警惕时,“以药养医”就会变成“以检查和耗材养医”。
设备和消耗品中的水有多深?
记者了解到,黄林邦一案导致许多干部腐败,他默许、支持甚至鼓励许多亲属干预人事安排、工程项目以及药品、医疗器械等医疗用品的采购。其中,一些不法商人大幅度提价出售耗材和设备,一些耗材的利润率达到10倍。
设备和消耗品领域的水有多深?在这方面,江西某三甲医院负责这一领域的副院长坦白承认,他当医生已经30多年了。受医改后每100元医疗收入中耗材不超过20%的限制,副总裁在省市两级招标后进行了两次价格谈判,发现即使是10元的耗材最终也能以1元的价格售出。
“只要他们愿意,这意味着他们不会亏钱,但空没有这么大的空间给回扣。”副总统说。
一位耗材经销商告诉记者,不仅价值数亿元的医疗设备,还有一些不起眼的棉签、纱布和口罩都可能成为医疗代表和非法医务人员的“口中肥肉”。
2017年10月,江西省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吉安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刘永兵利用职务之便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案件。经调查,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医疗器械供应商张四次以现金形式给刘永兵5万元,以获得刘永兵为医院购买棉签、纱布、口罩等医疗器械的支持。
刘永兵的案子不是案子。据记者分析,在巨额利润和日常、长期、大规模临床使用的驱动下,耗材领域的腐败案件呈现出巢案、连环案和大案的特点。
在黄林邦的案例中,赣南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的许多团队成员长期以来一直接受企业主的财产。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原院长邱跃群、原审计部部长钟兴明涉嫌严重违纪,涉案金额巨大。数百名干部和医务人员接受了医疗代表的回扣。
免费发送设备有多少好的意图?
一位工作了10多年的医用耗材经销商告诉记者,一件7元的耗材出厂价格至少要比卖给医院时的购买价格高出4倍,一般在30元左右。在中间,30元的15%应该作为回扣给医务人员。
耗材要看数量,设备采购更多的是一次性销售,存在“崇洋媚外”的现象。据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国产产品能够完全满足临床需求,供应商和医院也更愿意选择进口产品。主要目的不是追求更先进的设备,但进口产品的价格是不透明的,这使得它比国内产品更容易获得最大的利益。
一家医疗设备供应商告诉记者,在这个过程中,该供应商在医院的代理商将公司提供的设备参数作为投标参数提前形成独家代理,不会有太多的价格竞争。调查人员表示,在黄林邦的腐败案中,一些设备的购买价格比市场平均价格高出数百万美元。
外国品牌之间没有价格竞争吗?面对记者的提问,该供应商表达了更深层次的关系。外国品牌在中国的代理商经常以伴随投标的形式相互合作,瓜分设备采购市场的蛋糕。“这对民族品牌也有很大影响。”
然而,这些操作方法存在维护成本高的问题。一旦供应商的利益代理人在医院中的位置发生变化,应重新建立关系。因此,一些供应商实现了设备的免费交付,但通过“无形”耗材和检查赚取了更多的钱。
"一个设备不可能只使用三年或五年。"供应商表示,许多设备专用耗材是不可替代的,有些甚至设置了程序,一旦试剂和耗材被更换,程序就会自动锁定。因此,免费赠送设备和长期回扣可以把医院绑在一条船上。
你必须做一次有无指征的检查。
从2015年开始,江西某二级医院委托市场机构每月对医院的ct室和MRI室进行检查,发现初期阳性率仅为40%。“也就是说,10个病人做了ct,只有4个真正查出了问题。有些部门会要求做一个,不管病人是否有适应症。”这个市场组织的一名工作人员说。
据该工作人员称,ct检查属于医疗保险目录中的丙类。病人应该先支付自己费用的15%,然后在这个前提下报销。患者每次应支付300元以上。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检查的背后,有对消耗品“回扣”的激励。记者查阅了中国判决文件网,发现在2016年7月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当地一家医院的ct磁共振室副主任涂某和6家医疗器械公司口头同意ct室使用上述供应商的医疗设备或药品,上述所有公司均给予ct室一定金额的回扣。从2009年担任ct核磁共振室副主任至今,屠代表ct室从供应商公司收受回扣共计130.48万元。
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傅对记者表示,取消药品奖金、严格控制药品比例,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药品领域的腐败现象,但医院科学的运行补偿机制和符合行业特点的人员补偿制度尚未建立,要防止“按葫芦养葫芦”、“以药养医”到“以检验和耗材养医”。
2017年5月,国务院修订了《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增加了一项条款:卫生和计划生育主管部门应对大型医疗器械的使用进行监督和评估;如发现与大型设备有关的违规使用和过度检查、过度处理,应立即纠正并依法处理。
傅建议,高值医用耗材、检验试剂和大型医疗设备的集中采购应按照药品监管制度设计进行,并建立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价格谈判机制。同时,为设备和消耗品的使用设定相关的技术指标,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检查和使用。
(主编:岳hn152)
标题:1元可卖招标价10元――透视医用耗材背后的腐败新花样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9823.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江南嘉捷18连板后打开涨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