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底数 挤水分 政府定价更科学
本篇文章2724字,读完约7分钟
修订后的《政府制定的价格和成本监督检查办法》出台,一些垄断行业的成本打开了一个黑箱
政府定价挤压水更科学
制图:沈依灵
11月7日,垄断行业的价格监管有了新举措。修订后的《政府制定的价格和成本监审办法》出台,成本监审进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透明化发展的新阶段。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完善成本监审制度,将进一步推进政府对垄断行业的价格监管,同时推进政府定价的公开透明,“明码标价,明码标价”,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什么是成本监督和检查?
打开成本黑匣子,找出底部,打破“每次听证会都会提价”的奇怪现象
什么是成本监审,必须从政府价格监管入手。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刘表示,经过30多年的市场化,我国97%左右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经放开。剩下的3%需要政府干预价格,主要是公用事业和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医药行业,如铁路、供电、供水和供热。它们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具有垄断性、外部性或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国家必须进行价格监管,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在世界上也是一个普遍的做法,而且有一个专门的学科来规范经济学来研究政府的价格监督行为。”刘对说道。
成本是价格形成的基础。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垄断行业价格监管的国际惯例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准确的成本核实、科学的利润确定和严格的监管。科学合理定价,成本是基础和关键。长期以来,一些垄断行业的成本是一个黑箱,垄断利润过高,部门监管不到位,定价缺乏科学依据。成本监审就是要打破这个黑箱,在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自然垄断行业、重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的定价中发挥“寻底”和“挤水”的作用,为政府价格监管提供重要依据和把握。
在本世纪初,我国的成本监审还是一个新生事物。2002年,原国家计委首次提出了价格管理中成本监审的概念。过去,政府价格监管主要采取听证会的形式,征求经营者、消费者和相关方的意见。刘认为,企业作为经营者,对真实成本情况的控制力始终高于监管者,更不用说消费者,而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监管难度很大。“每场听证会都会涨价”是一个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奇怪现象。然而,成本监审被纳入价格监管程序后,这种奇怪的现象被打破了。“这样的情况有很多。企业想提高价格。举行听证会后,他们降低了价格。这就是成本监督和检查带来的反作用。”相关专家告诉记者。
成本监审做了什么?
挤出成本水分,强化经营者成本约束,促进政府定价透明度
近年来,成本监审工作的新举措和新成绩,基本上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第一句是“建立规则”和“建立机制”。概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政府定价成本监督检查的意见》,政府制定的《价格成本监督检查办法》规范了监督检查程序,《国家发展改革委定价成本监督检查目录》明确了成本监督检查的范围。此外,输配电、天然气管道运输等各行业也根据当地情况制定了各自的成本监督考核办法。这样,成本监审体系的框架体系就越来越完善。
第二句是“挤水”和“降低成本”。在过去的几年里,20多个行业的成本都经历了“瘦身”。电力、天然气、城市供水、教育、有线数字电视、旅游景点、出租车...不应计入定价成本的总费用减少约8000亿元。其中,2016年减少约3800亿元,是2012年的3.2倍,且强度越来越大。
第三句是“加强监督”和“促进开放”。成本监审不仅强化了经营者的成本约束,而且促进了政府定价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成为监管者“监督”的重要方式。例如,600多个新引入阶梯水价的城市在定价前已经实现了成本披露。
《办法》从八个方面进行了修订,包括明确成本监审是政府定价的重要程序,明确成本监审项目实行目录管理,逐步推行成本信息公开制度。
在政府定价中,成本监督和审查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部门在成本监审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首先,审计工作量巨大,但人员力量不足。广东电网公司财务部副主任文瑞见证了“最轰轰烈烈”的输配电价格成本监审工作,深刻感受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成本监审组一进入现场,就对公司的会计报表簿、原始凭证等资料进行了现场审核、收集、检查和取证,并走访了广东电网公司管辖的25个供电局等中心机构。”据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省级电网的规模相当于国外国家电网的规模。然而,与其他国家频繁雇用数百甚至数千人的监管者和机构相比,每个监管和审查小组一般不超过七八个人,他们不得不面对数万亿的资产、数千个会计单位和数百万份财务报表。许多主管和检查人员几个月不回家是很常见的。
信息不对称和获取信息困难也是主要困难之一。成本监督和审查往往涉及垄断行业。对于一些不利于定价的信息,运营商往往会延迟或不提供相关信息和账簿,这就需要大量的精力来收集相关信息。同时,对于经营各种业务的企业来说,基本上没有单独核算政府定价的商品或服务的成本,监管者和审计者有必要从各种企业成本中重新收集和分配政府定价领域的成本。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修订的成本监审办法明确了经营者的法律责任,拒绝提供相关信息或提供虚假不完整信息的将被列入不良信用记录黑名单,为缓解信息不对称矛盾提供了制度保障。
成本监督和检查的收益感是什么?
消除不合理成本,减轻人民负担,促进企业提高质量和效率
成本监督和检查听起来很专业,也很难做,但结果是“贴近人民”。成本监督和检查给普通人(603883,临床单位)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的例子很多。“去年年初,国际油价大幅下跌。温州瓶装液化气的价格一直保持在115元/瓶左右,市民反应强烈。”温州市物价局成本调查、监督检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温州市调查了四家液化气经营单位的成本,找出了“细节”,并迫使这些经营单位将价格降至88元/瓶。
同时,成本监审对被监管企业来说似乎是一个“魔咒”,实际上也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助推器”。被监管企业逐渐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适应,更加注重挖掘内部潜力,提升内生发展动力。以输配电价格改革为例,成本监审彻底改变了电网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例如,陕西地方电力公司在接受成本监督检查后,从投资、资产、财务、预算等多方面改进和优化了内部管理。2017年,当国家降低输配电价格时,利润水平保持稳定。在一些地方,目前也在探索向企业发送成本控制建议。根据成本监督检查的结论,针对企业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提出合理的成本控制建议。
“今后除了加强制度和创新方法外,还必须加强分析,研究成本信息数据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规律,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更好地帮助企业、造福人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赵占辉)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朱颖
标题:摸底数 挤水分 政府定价更科学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9720.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甘肃省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
下一篇:前三季度新兴服务进出口延续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