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数字技术带来普惠,金融不再“嫌贫爱富”
本篇文章1638字,读完约4分钟
[文字/观察员网专栏作家陈龙]
2017年11月3日至4日,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第二届年会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园成功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是“数字金融的中国时代”。会上,蚂蚁金服金融学教授兼首席战略官陈龙发表了题为《与众不同的金融》的演讲,介绍了数字金融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数字金融的包容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陈龙(资料来源: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以下是陈龙的发言记录,由观察员网根据现场速记汇编出版,未经作者审阅。
亲爱的老师、学生和朋友们,早上好。对我来说,回到学校总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尤其是回到这样一所美丽的学校。今天我想谈的话题是“不同的金融”。
前天,哥伦比亚大学的王伦教授来杭州看我。他谈到了基金会议。参与者花了半个多小时讨论是否购买茅台股票。我们都笑了,因为作为前金融学教授,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写文章来研究资本市场的趋势和套利机会。
我说我终于明白,我不应该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研究市场上,而应该把金融当作一个服务行业,这是金融发展的正确方向。我刚才谈到的现象,在金融领域,花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寻找套利机会,而不是直接解决企业或用户的金融需求,这就是所谓的“脱离现实到空虚”,这一直是金融领域最大的挑战。
有人说,金融本来就是贫穷和富裕的,但更准确地说,它应该说是“具有成本效益的”,这是金融商业可持续性的先决条件,“脱离现实”是因为完全服务于实体经济不具有成本效益。今天,我认为数字技术的进步正在改变这样一个先决条件。
数字技术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特点是它的普及速度远远超过了以前的技术。蒸汽船发明160年后,印度尼西亚才享受到它的便利。经过60年的发电,肯尼亚实现了电气化;但是手机和互联网在发展中国家出现只花了几年时间。到2016年,超过80%的发展中国家拥有电话,但它们不一定有厕所或干净的水。
(资料来源:中国视觉(000681,诊断单元))
为什么数字技术能这么快到达金字塔的底部?每18个月,计算效率翻一番,这意味着在信息时代开始半个世纪后,计算效率已经提高了数亿倍。今天,iphone 7的计算能力是20年前ibm Deep Blue技术的1万多倍。这种迭代技术意味着由这种技术引发的各种服务已经扩大了规模。
数字技术的变革为普惠金融的规模带来了真正的可能性。移动互联网改变了接触用户的成本和效率。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结合,即信息算法和计算能力的结合,深刻地改变了理解用户和筛选风险的成本和效率。块链带来不需要信任的信任。
正如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的那样,创新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技术应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你会发现今天的金融是不同的,因为技术已经改变了。
第一个区别是,它有可能满足分散和大规模的金融需求。
普惠金融不是一个村庄的基准,而是一个真正的规模。肯尼亚在四年内覆盖了14,000个移动支付用户,印度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增加了2亿个移动支付用户。今天,中国的移动支付不仅非常受欢迎,而且非常实惠。在美国这个金融发达的国家,收票率是3%,而在中国是6%,安全易用。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亿万普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603883,医疗单位)。
数字技术不仅带来了支付的便利,也带来了积累信用的速度。实体经济不仅包括大企业和大工厂的主动脉,还包括像毛细管一样小的企业家。他们获得金融服务的主要障碍是缺乏信贷。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数字信贷,全国有1000多万企业从网上商业银行获得了贷款。只有通过技术,才能大规模满足实体经济的这些大规模包容性金融需求。
更重要的是,这种技术驱动的金融在落后地区推广得更快。因此,在世界范围内,新兴国家的金融技术发展更快,而在中国黄教授的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他们发现经济落后地区发展更快,也就是说,数字技术是最大、最快的包容性金融。正因为如此,20国集团数字普惠金融先进原则明确指出,数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的优先选择,也是国家战略。
1
2
3
下一页
剩余全文
标题:陈龙:数字技术带来普惠,金融不再“嫌贫爱富”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9578.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