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坚持绿色发展 打造生态强市
本篇文章3558字,读完约9分钟
记者从北京驱车200多公里,进入河北省承德市。这里,秋天很强,山上的颜色很清晰。红枫、杏树、黄桉、桦树、绿色油松和侧柏...蓝天下的空,五彩缤纷的秋天尽收眼底
这时,塞罕坝正在等待摄影师的检查。“我等这场秋雨已经等了3天了。秋雨过后,塞罕坝不必刻意选择角度。拍摄它很美。这种美、气氛、纯洁和强烈的冲击,使人感到愤怒,而这些作品已经在我的朋友圈里被打碎了。”来自北京的摄影师牛春雷告诉记者。“我的朋友今年带我去围场度假。它靠近北京,交通便利,风景优美。我明年会再来的。”。牛春雷和他的一行14人已经在围场工作了4天。
承德一直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生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承德市委书记周仲明在谈到承德发展时,坚定地表达了推进绿色发展的决心。“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总体目标是建设京津冀水保功能区和国家绿色发展先导区,重点防治大气、水土污染,重点加强生态修复。和建设,着力推进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努力打造生态强市魅力承德。”
土地更加绿色,河流更加美丽
承德市肩负着生态扶贫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科学运用“青山绿水,金山银山”的辩证法,大力改善环境质量,扩大生态优势,增强生态引力,开辟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
继续植树,使土地更绿。
塞罕坝精神一直激励着承德人不断种树,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
“当我们看到荒山野岭时,我们在这个营地里很不舒服。你看,10年前前面的横梁也是秃的。现在白色的是冠梨,左边的口红是小沙果,右边的黄色的是香梨。”承德植树造林的女主角郑淑芳指着满山的果树说,在龙华大黑沟,一片片青松染成了浓浓的绿色。郑淑芳69岁了。在过去的33年里,她种植了30多万棵树,把一条有雨、有泥、有沙的黑色大沟渠,在风沙中眯着眼,变成了一条有着茂盛水果和树木的生态沟渠。
在承德,植树造林的生态意识深深扎根于每个承德人的心中。
长期以来,承德市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三塞罕坝重建、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草原生态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目前,全市森林面积从建国初期的300万亩增加到3417万亩,森林覆盖率也从建国初期的5.8%提高到57.67%;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15年来,全市退化草地面积减少了50%以上,草地植被覆盖率从工程实施前的平均30%提高到60%以上。
目前,承德市已建成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坝上荒漠化面积已减少到713万亩,比30年前减少了36.8%,保水能力比建国初期提高了20倍。它已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试点和先锋示范区,成为“中国北方最绿色的地方”。
同时,为保护这一“绿色”,承德市实行“党政共同工作、一岗两责、部门合作、全民参与”的森林草原管护机制。全市建立了30分钟的森林消防圈,成立了273个专业森林消防队。严禁乱砍、乱伐、乱占、乱采、乱挖。国家一级森林草原保护机制及其成效得到了国家林业局的高度认可。
水更清了,天空更蓝了
全面实施水源保护和治理,使河流更加美丽。
“北京和天津有一杯水,半杯来自承德”。承德有责任建设京津冀水利功能区。
2016年,为改善库区水质,保障天津市水源,承德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河北省的统一部署,发布了《潘家口水库禁养网箱养鱼工作方案》。
“我在20世纪90年代养过鱼。这么多年来,我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它真的不愿意放手。”宽城满族自治县潘家口水库的渔民张宝琴说。然而,为了保证水质,张宝琴在全村率先签署了承诺书。
在张宝琴等党员的领导下,渔民用自己的行动支持生态建设和水源保护功能区建设。截至5月20日,潘家口水库承德水域网箱养鱼已被依法取缔,既定任务提前6个月完成。
为保持稳定的清水流量,为人们提供美好的乡村生活,承德市不断提高节水能力,重点建设了21世纪第一水源、坡耕地治理试点、中小河流治理、潮滦水源涵养林等157个项目,组建了水利集团。 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的ppp合作模式,实施滦河、五里河、双峰寺水库、中心城市给排水等一批试点示范项目。 开展景观、森林、湖泊综合治理,新增蓄水量1074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8300平方公里,确保密云水库56.7%、潘家口水库93.4%的年稳定投入。
在此基础上,要坚持强有力的监管,落实县党政一把手的“河长制”,控制水总量和污染,实时监控重要河流断面,严格跨境生态评估,扩大全市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影响。同时,全面取缔河流非法排污口,国家和省级控制断面水质优于三级的地表水比例达到88%,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
扎实开展大气污染治理,让蓝天更蓝。
自秋天以来,承德就像蓝色的空.一样清新无论是在市民广场还是皇家花园——避暑胜地;在这个城市住了很长时间的居民和来这里观光的游客都很享受蓝天白云。
刘叔叔每天都去广场锻炼,他动情地说:“现在承德的天气越来越好了。空的呼吸特别舒服,”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为不断提高空燃气质量,全方位防控大气污染,承德市不断深化“工业源、移动源、生物质燃烧源、农畜源、粉尘源”等重点领域源头控制,协调多种污染物减排,实施精细化管理,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重点领域污染减排不断深化。/
承德经常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控制空气污染:“减少煤炭,管理企业,控制车辆,抑制灰尘和增加绿色。”从清洁能源供应出发,城市首先着眼于减少燃煤污染,尽一切努力“减少煤炭,艰苦奋斗”,不断扩大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范围,逐步推广用天然气或电力替代煤炭;控制工业污染,加强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运行监管,提高污染控制效率,确保达标推广;倡导绿色出行,严格管理各类汽车,减少尾气排放。据估计,到2020年,16个标准模块充电站和470个充电桩将建成并投入使用。
承德秉承“天蓝”底线,以壮士之力,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钢铁产能减少122万吨,粗钢产能减少240万吨,水泥产能减少401万吨,率先淘汰全省实心粘土砖行业;在城市建成区禁止使用10吨以下的燃煤锅炉776台,治理矿山867座,推广清洁炉灶3.8万台,推广新能源公交车511辆,实现了全市黄标车零化。
一系列措施不仅使市民们看到了蓝天白云,还让他们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息,并改变了他们的坏习惯。全面禁止露天烧烤,大力推进秸秆还田、制肥、饲料利用、能源利用等综合利用。
记者从承德市环保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空城市燃气的好日子达到了133天,pm2.5的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7%。承德是河北省唯一一个pm2.5同比下降的城市,其空燃气质量一直处于京津冀前列。今年6月,承德跃居河北省第一位,在空 11个设区市的空气质量排名中。
人们更富有,城市更强大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让人民更加富裕。
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围场县张家湾乡八头沟村水果种植基地,“123”金红苹果枝繁叶茂。看着眼前的丰收果实,村民张国凤说:“今年的效益不会差!这个经济林建设真是一个好举措。小苹果已经成为村里的一大产业。去年,只卖水果的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4000元。”说话间,张国凤的脸上掩饰不住收获的喜悦。
"建设京津冀水利功能区,同步解决贫困问题."承德始终坚持“青山在,青山在,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富民强市。
坚持“生态林”与“经济林”同步推进,大力发展林果深加工、森林休闲旅游、林下种植养殖“立体经营”,努力提高林业综合效益。我们将建设八个富民产业基地,包括苹果、板栗、山楂、杏、沙棘、中草药花卉、园林苗木和时令水果采摘。全市有356家生态水果深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121亿元。李绅集团、益达集团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充分发挥地方产品优势,挖掘生态产业潜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据统计,2016年,农民人均经济林收入为3040元,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5%,这不仅使山川苍翠,也使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城市综合实力的增强可以给人民带来更多的利益。充分发挥生态引力。承德重点发展“十大绿色产业”,包括文化旅游和医疗保健、清洁能源、新型钒钛材料、大数据、节能环保、绿色食品和生物医药、天然泉水、新型建筑材料、先进设备制造和现代物流。大量绿色产业项目陆续落地,将陆续进入收获期,积累了发展后劲。
独特的生态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工业项目。承德围绕绿色主导产业,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打出生态绿卡,吸引高端元素和优质资源集聚承德。2016年,共签署投资项目86个,引进境外资金1344.32亿元;今年上半年,引进项目103个,总投资1813亿元,达到361.6亿元,引进先进技术160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美倩通讯员李红垒刘建军)
标题:河北承德坚持绿色发展 打造生态强市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9228.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