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客家山城”的致富密码:发“山水财” 吃“绿色饭”
本篇文章1348字,读完约3分钟
中新社漳州八月九日电:江西“客家山城”的致富密码:送“山水财富”,吃“绿色大米”
中国新闻社记者苏璐
自从入侵以来,持续了许多天的高温已经烧焦了江西省的土地。中午时分,大秀村的村民谢邦辉戴着草帽去稻田里查看水量。“天气很热,田野里有鱼。必须有足够的水。”
大秀村是江西省石城县高田镇的一个自然村,因四面环山而得名。当地的山是水冷的,而且一直有在稻田里养鱼的传统。
米花鱼喜欢吃浮游生物,这些浮游生物与水稻竞争肥料和侵入水稻的害虫,特别是从水稻上掉落的水稻花,因此得名。由于山高气温低,水稻花鱼的生长期约为2年。
谢是养鱼专家。今年,他种了五英亩鱼,每亩产量为50公斤。鱼和水稻共存,鱼粪成为稻田的肥料,而鱼对无农药生活环境的要求认可了水稻的绿色品质并提高了其价值。
谢梅算了一笔账,米花鱼每斤30元(人民币,下同),鱼干每斤180元;生米每斤10元,精米每斤20元。“今年的收成应该不错。”
高田镇党委书记李志伟表示,随着米花鱼价格的上涨,越来越多的人在大秀村周边的六个高山村种植米花鱼,年产量近5000公斤。
“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稻田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生态种植养殖模式,是石城县充分发挥生态优势,走生态之路,山川赚钱,吃绿色稻米的缩影。
除了绿色农业带来的红利,依靠青山绿水的旅游业也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石城县副县长李直言:“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比工业项目更持久。”
“石城素有‘八山半水,一田半路半庄’之称,山水为佳。”李说,“石城致富的密码”是“山川富民”,把青山绿水与旅游的结合转化为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
江西省江源村曾经是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村民们过去住在高山上,收入很低。2009年,通过综合规划,打造了集漂流探险、森林氧吧观光和乡村农场体验为一体的地方旅游产品。
石城县甘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黄宇(音译)表示,如今,在5月至10月的旅游旺季,去甘江源漂流已经很难买到票了。
距石城县33公里的高田镇的青山、八卦垴和碧水一样,在万亩大山中发现了野生杜鹃花。资深专家表示,如此大面积的野生詹妮弗山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罕见的,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奇迹。
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八卦脑一直被“养在内室里,没人认识她。”近两年来,县城已基本贯通县城至高田镇的旅游公路,并深入开发建设天然高寒牧场。今年4月,八卦脑景区正式对外开放。
站在10000亩的高山草甸上,一望无垠,古老的树木、牛羊从这里穿过,游客就像在编织,这个当地的村民提供了致富的机会。
在陈斌八卦瑙山脚下,一个看到商机的农民,建立了一个集餐饮和住宿为一体的农舍。他说,仅在开业的一个月,他就接待了100多桌游客,利润超过2万元。当地的土特产如土鸡、土鸭、红蘑菇竹笋和普通人自制的小吃(603,883)供不应求。
如今,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开设了农家餐馆、客栈、纪念品商店、土特产商店等。,赢得了“生态与旅游饭碗”,分享了旅游业的“红利”。
据了解,2017年上半年,石城县共接待游客2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1亿元,分别增长48%和71%。
中共石城县委宣传部部长刘群凯表示,石城正在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加快生态村建设,继续保护青山绿水,用这一准则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结束)
标题:江西“客家山城”的致富密码:发“山水财” 吃“绿色饭”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8682.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商务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