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委鼓励各地发展新能源车分时租赁 缓解交通压力
本篇文章1882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8日电(记者杨淼)今天,中国经济网从交通部网站获悉,交通部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小型和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国经济网指出,《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应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进行分时租赁,并根据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充电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
两部委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租赁前景广阔的微型纯电动汽车
日前,包括交通部、中宣部在内的10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鼓励和规范发展网络租赁自行车的指导意见》,其中特别强调不鼓励发展网络租赁电动自行车。
为什么不鼓励在互联网上租赁电动自行车,而明确提出使用新能源汽车来鼓励发展?
根据中国经济网,北京,上海等。已经穿上了共享的摩托车,但是由于各种不安全的因素,它们都被停止了。此外,专家还表示,摩托车速度更快,无法估计和预测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不应在人口密度大、交通拥挤的城市实施。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据中国经济网报道,近两年来,中国新能源(600617)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市场需求大幅增长,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制造商在新能源产品的技术性能方面也不断成熟。具体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迎来强劲增长,年终端销量达到412,210辆,确立了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地位。
基于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和特点,行业专家表示,随着石油资源和价格的上涨、政策的限制以及环境对人体的影响,许多用户愿意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因此,微型纯电动汽车作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交通工具,具有广阔的市场和潜在的用户。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分时租赁(俗称拼车)以分钟或小时为计价单位,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全球定位等信息技术搭建网络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自助订车、退车和成本结算服务。小型公共汽车租赁服务是传统公共汽车租赁服务模式、技术和管理的创新,改善了用户体验,为城市出行提供了新的选择,有助于降低个人购车意愿。
在《指导意见》中,两部委指出,鼓励分时租赁新能源汽车是对市场前景的肯定。中国经济网记者还注意到,《指导意见》还明确提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充电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这表明今后相关部门也会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指导意见》鼓励分时租赁采用信用模式,而不是存款管理
据交通运输部介绍,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目前的汽车租赁业务在车辆数量和网络运营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大多数汽车租赁公司规模过小,业务量过低,难以形成效应。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对个性化旅游、商务活动、公务活动和旅游休闲的需求,这两个部委提供交通运输服务。推动移动互联网与小巴租赁的融合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多层次的出行需求,鼓励小巴租赁发展,限制小巴范围,增加维护公共安全的内容。
根据《指导意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出行需求,制定小微公共汽车租赁发展规划,并纳入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加强小微公共汽车租赁与不同交通方式的衔接,促进机场、火车站、汽车站、港口等交通枢纽商业网点和人口密集地区停车站的建设。鼓励运营商采用新技术和手段加强日常运营管理,运营商应完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指导意见》指出,要考虑分时租赁非集约出行的特点,合理确定分时租赁在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中的定位,研究建立适合公共出行需求、城市道路资源和停车资源的车辆配送机制。分时租赁运营商应提高在线和离线服务能力,采用安全合规的支付结算服务,确保用户存款和资金的安全,鼓励使用信用模式代替存款管理。
各地将建立行业信用体系,促进小微公交租赁健康发展
虽然小巴的租金发展良好,但仍有必要及时推动业界监管,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可能出现的危险。
根据交通部要求,各地交通主管部门要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协调沟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确保各项政策措施有效,促进小型和微型公共汽车租赁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指导意见》还提到,要进一步完善出租小巴的规章制度,修订出租小巴的相关标准。明确中巴车租赁合同格式文本的主要内容,规范租赁合同管理。推动解决出租车辆非法道路交通处置和出租车辆欺诈等突出问题,形成统一开放的出租市场,为行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同时,地方交通部门应建立行业基础信息收集和分析机制,全面、及时、准确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小型公共汽车经营者和承租人信用评估体系,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联合激励和惩戒机制。定期开展服务质量评价和顾客满意度调查,并将评价和调查结果向社会公布。
标题:两部委鼓励各地发展新能源车分时租赁 缓解交通压力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8639.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