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北区打造岛城首家新型综合警务室
本篇文章978字,读完约2分钟
8月7日,青岛市北区李新华社区70岁老人余立民来到小区楼下的综合警务办公室办理第二代身份证业务。于叔叔出示了他的户口簿,警察在电脑上输入了他的身份证号码,然后给他拍了一张照片,大约10分钟就完成了。过去,他必须亲自去当地警察局。从社区到警察局,交通拥挤,没有直达的公共汽车,所以来回大约要花半个小时。“我老了,腿脚不方便,孩子也不在身边。”出去相当困难。即使我找到了去警察局的路,也有很多居民在那里工作,我可能要排队等很长时间。在温度超过30度的“桑拿日”里,来回至少要花半天时间,我恐怕受不了。有了社区综合警察办公室,就非常省事和省心了。这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于叔叔表扬了他。
目前,街道一级综合治理建设任务艰巨,外来人员增多,人户分离现象突出。街道警察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地区,事务多,人手不足,对大多数居民来说业务处理不便。针对这种情况,青岛市北区在台东街设立了首个社区综合警务办公室,集社区警务、治安管理、群防群治、矛盾纠纷调解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将群众服务到居民的家门口。
社区综合警务办公室不仅可以为居民办理相关业务,还可以指导和组织社区各类志愿者,组建100多支治安巡逻志愿者队伍,分布在每条街道和小巷,形成群防群治的网络体系,实现全天候、多层次的社区巡逻网络。同时,安装在各个社区的出入口、路口、易发案件区域、路段的高清探头统一连接到警察局的总控平台,实现了一个社会、一个警察、一个平台的网格化管控。此外,深入群众便于警察了解社区的日常情况,掌握社区矛盾纠纷的征兆,做好居民的法制教育和思想工作,及时调解和遏制邻里矛盾纠纷。
市北区台东街李新华社区党委书记邓伟说:“随着‘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市北区建立了社区警务办公室,将社会治安管理分散到居民家门口,引导居民参与共管,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社会风气越来越好,也越来越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警察在身边,安全在身边,幸福有保障。社区综合警察办公室的建立和运作大大增加了社区警察的时间和密度。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高。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市北区民事纠纷调解率达到95%,调解成功率达到98%,社区案件数量同比下降93%,有效促进了社会秩序的健康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
到今年年底,市北区的19条街道将全部被新的社区综合警务办公室覆盖。(中国经济网记者刘成)
标题:青岛市市北区打造岛城首家新型综合警务室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8595.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