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著协起诉知网侵权 法院已正式立案
本篇文章1023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2日电-记者从中国文字版权协会获悉,近日,中国文字版权协会(以下简称“文协”)对中国知网(CNKI)提起诉讼,指控其非法收录和网络传播部分会员作品。
目前,中国的知识资源数据库平台正在蓬勃发展。一些大型数据库平台包括大量期刊、报纸、论文和会议论文,通过网络平台和APPs进行数字化处理、传播和下载,并通过打包和定制的方式销售给国内外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图书馆和其他用户。根据著作权法,知识资源数据库的生产企业在收集作品、在网络上传播并销售给国内外用户时,应获得作品所有者的授权并支付相应的报酬。对于未经明确授权的作品,知识资源数据库企业在网络平台上收集、传播和销售是对权利人的侵犯。
2016年5月,中国文学艺术协会代表其会员和权利人正式致函中国知网运营商同方王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有限公司,要求尽快解决涉及的版权问题。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文艺协会与它进行了多次谈判,但对方没有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2017年7月,中国文学艺术协会就上述谈判中涉及的版权问题起诉中国知网。目前,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已经立案。
据文学协会负责人说,在中国知网未经许可使用的作品中,有大量作品涉及文学协会成员的权利持有人。这次,文学艺术协会选择了其成员汪曾祺先生的著名短篇小说《使徒》,对该作品所涉及的版权侵权提起诉讼。这本书于1980年首次出版,随后被许多杂志重印。汪曾祺夫妇去世后,他所有作品的产权,包括《使徒》在内,都由三个孩子继承。汪曾祺的孩子们现在是文学协会的成员,该协会授权文学协会集体管理包括《使徒》在内的所有书面作品。《使徒行传》的权利人没有将信息网络传播权许可给相关期刊,也没有将信息网络传播权委托给相关期刊。
本案原告代理人、蓝泰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明涛称,中国知网未经许可收集了多种期刊上发表的《召回》,通过中国知网网站和应用程序提供给公众阅读和下载,并通过套餐定制销售给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图书馆。主观恶意明显,侵犯了“被召回”权利人的著作权。
在知识资源数据库平台收录的作品中,对短篇小说《使徒》的侵权是典型的。文艺协会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此案,提醒和警示相关企业依法经营,尊重作品所有者的权益,重视作品的著作权。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介绍,这是中国文学艺术协会首次依法维护其会员在互联网上传播信息的权利,并将继续针对其他知识资源数据库平台、有声图书制作机构以及侵犯会员版权的平台开展维权诉讼。
标题:中国文著协起诉知网侵权 法院已正式立案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8404.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