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10年来仅4人离职!独家探访市南80名“大学生环卫工”现状
本篇文章1853字,读完约5分钟
10月26日是山东省第26个环卫工人节。
记者来到南方环卫保洁总公司
我和“大学生环卫工人”交流过
ⅹⅹⅵ
为了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环卫工人的整体素质,市南区在2006年分三批公开从社会上招聘了80名“大学生环卫工人”。在山东省第26届环卫工人节之际,清宝军走访了市南区的一般环卫保洁企业,发现80名“大学生环卫工人”中只有4人离职,其余76人已成为企业的业务骨干。
“无悔选择卫生”
丁是市南环卫保洁总公司八大关营业站名片经理,负责检查八大关周边20多条道路。他是市南区第一批公开为社会招聘的“大学生环卫工人”。谈起10年前的报考,丁说“当初的选择很正确”。
丁是青岛人,家中独子。2006年,大学毕业后,他回到青岛,在一家外企做销售员。年,市南区城管系统统一招收20名大学生,涉及综合管理人员和现场人员两类工作。虽然当时只招了10个人,但是报考的有300多人。丁在笔试面试中以最好的成绩被录取。
年,市南区城管系统再次公开招收20名大学生。看到环卫招10人的小册子,王丽丽真的很激动。“我就像触电一样。大学期间,我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当老师,一个是从事公益事业。老师的梦想已经圆了,现在第二个梦想的机会来了!”
“当时大多数人都不明白”
2000年,为了进一步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南方环卫企业招收了60名大学生。青岛小伙子王小龙看到招聘手册也很感动。1999年,王小龙毕业于郑州大学运动训练专业。回到青岛后,他在城管部门工作了三年。
△大学生环卫工人王小龙在巡逻。
之所以选择环卫综合管理岗位,是因为王小龙一家子有“环卫情结”。20世纪80年代,王小龙的父亲在家人的支持下在一线环卫工作了三年。“当我告诉父亲我想做环卫的时候,父亲因为我过去的经历,同意并支持我申请这个职位。”王小龙说。
80后大学生从“天之骄子”变成了“环卫工人”,就像是剧情突然180度反转,当时大多数人都不理解。这三位“大学生环卫工人”告诉清宝军,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卷,那一年的选择是人生中特别沉重的一年,为他们的未来渲染了一个新世界。
“开始职业生涯时要认真负责”
其实当年不仅很多市民很难理解这些大学生做出的选择,即使面对新来的大学生,市南环卫也增添了一批有思想、有文化、有活力的新鲜血液,提供的待遇也不高。他们会坚持下去吗,能坚持多久?
幸运的是,这些大学生雄心勃勃,多愁善感。市南区环卫保洁总公司政工部门负责人说,年报考的人中,有硕士研究生,年硕士研究生越来越多。虽然学历不低,但这些大学生刚开始工作时认真负责,让大家在短时间内眼前一亮。
“从一线员工到业务骨干”[S2/]
2003年3月底入职后,王丽丽被分配到八大关社区进行垃圾分类。她成了垃圾分类主管,每天对接小区物业,检查垃圾分类进度。
她花了一周时间走访了40多家物业公司,最终在焦云别墅建立了垃圾分类推广走廊,让垃圾分类知识成为居民热议的话题。
2006年11月,包括王小龙在内的60名“大学生环卫工人”被企业安排了4个月的轮岗实习,他们每个月都换一个实习站,与一线环卫工人一起体验环卫流程的每一个环节。有时,为了清理垃圾,他不得不跟着车直到凌晨一两点。
“那年冬天,我在银川西路上扫路。身边一个小市民走过来问我,‘小伙子这么年轻,扫马路。’我说扫地也是光荣的做法。”王小龙说道。
△城南“大学生环卫工人”组成的检查组
2006年3月31日,由30名“大学生”组成的检查组首次亮相。经过一些轮岗培训,他们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环卫从业人员站的“片长”,主要负责辖区内操作人员的管理、日常巡查、突发事件的处理。
“过去10年的离职率只有5%”[/S2/]
“大学生环卫工人”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同龄人的尊重。“老环卫工人”对80后、90后新生代环卫工人的评价最高。他们将新的管理理念引入卫生团队,其中一些人运用所学成为卫生领域的“技术专家”。
市南区环卫保洁总企业政工科负责人表示,这群大学生环卫工人能吃苦,能承担责任。10年来,只有4人离职,剩下76人在环卫岗位上干得不错。这些大学生环卫工人表示,工作一段时间后,环卫从业人员的幸福指数和获得感明显增强,职业认同感进一步增强。
“当初市南区率先公开招收大学生,是城管精细化管理的突破。今年的这一举措现在似乎是正确的,他们的到来给我们的城市管理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市南城管局员工说。
从业者不分高低贵贱,
普通的工作也能创造非凡的价值。
在这特殊的一天,
我们对每个“城市美容师”说:
节日快乐,你辛苦了!
标题:[本地]10年来仅4人离职!独家探访市南80名“大学生环卫工”现状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21019.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