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增设大学春秋假期?教育部答复了!
本篇文章805字,读完约2分钟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1966号提案提出“为大、中、小学增设春秋假期,建立非高峰假期制度,促进旅游业均衡、健康、快速发展”。
对此,教育部近日在官网公开回复,在确保国家规定的全部课程全部开放,正常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长完成的前提下,学校放假,包括春秋两季放假,由各地、各高等院校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安排。
答复中还提到,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制定和实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规定,三年制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每学年安排40周的教学活动,假期具体安排不受限制。
这已经不是教育部第一次对“高校、中小学、大专院校的春秋假期”相关提案做出回应了。2019年,教育部也回应了类似的建议。与《关于在高校和小学实施春秋假期的建议》相比,教育部当时表示,将在与有关部门深入调查论证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您的建议,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
有的高校安排了春假!
中国人民大学从2004年开始建立春假制度。
据报道,学校当初设立“春假”的原因是为了鼓励全校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一线,脚踏实地地研究社会。另外,“春假”在“五一”假期的基础上形成固定的假期单位,假期时间与“五一”假期错开,方便师生出行。教务处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课程调整及相关就业,不会缩短上课时间。
比如2019年全国人大公布春假、劳动节假期安排:4月28日至5月5日。
2019年,在假期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四川西南航空空职业学院将于4月初休6次春假。
学校春假与清明节假期错开,方便师生出行,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第一线,脚踏实地的学习社会,真正做到生活教育、规律教育、情感教育、社会实践。
对此,《人民日报》评论说,“赏花谈恋爱”,独特的春假,撩拨人心。青春期被称为“生命的第二次诞生”。在人生最轰轰烈烈的阶段,在最轰轰烈烈的季节,有时间享受爱情,真的很美好。与书本知识的教学相比,学校的情感教育是短板的。丰富人心,塑造健全人格,要从实施情感教育入手。
标题:[本地]增设大学春秋假期?教育部答复了!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20871.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