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青岛新闻信息网”,我们每天实时更新播放与青岛相关的重要新闻、城市公益宣传标语和天气预报以及经济信息、生活资讯等资讯,是世界了解青岛、青岛走进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主页 > 青岛新闻 > [本地]纪实

[本地]纪实

来源:青岛新闻网作者:秦道更新时间:2021-01-04 19:30:30阅读:

本篇文章2602字,读完约7分钟

银行再次集体减薪。

但对于一家大型国有银行的高级经理章昊来说,这并不奇怪。工作了近14年,从最辉煌的时刻见证了白银领域的逐渐衰落。

降薪:银行业的荣耀不再是

他第一次嗅到这一领域的衰落是在2000年,当时他首次在省银行遭遇减薪。“这是一个我之前都没想过的事件。”章昊说。2007年加入银行后,因为能力出众,很快进入了省行的私人银行部,开始“和富人打交道”。当时,银行业正处于黄金十年,章昊开始频繁升职加薪。银行的好处也让他对这个领域充满了希望。“也许是短暂的衰退。”面对第一次减薪,他曾经安慰自己。

[本地]纪实

然而,不到半年,第二次减薪来得很快。这一次,章昊非常直接地感受到了这个领域的衰落。两次降薪之和达到了15%。从章昊的角度来看,省行离业务比较远,自己能减那么多,必然意味着后面的支行的日子更不好过。

[本地]纪实

确实如此。一家外资银行的财务主管薛柴(音)更早感受到了这一领域的衰落。2009年,她工作的银行受金融危机影响,不良资产首次出现。据她回忆,当时没有裁员,但是福利已经开始削减。"有些假期开始不带薪。"薛柴说。这种下降在2006年更为严重。刚搬回青岛,她得知北京一家美资银行已经把所有后台部门都撤了,包括她原来的岗位。“现在和以前每个城市都有门市的时代不一样了。”于雪苦笑了一下。“如果不能确定外资银行一定要有本地会计师,也许我现在的职位就没了。”

[本地]纪实

背离:思想的撕裂与白银场的特殊性

体面是学计算机的薛柴进入白银领域的最大理由。

我上大学的时候,薛柴的妈妈带着她进了建行的大堂,指着柜台说:“要是女儿能在这里工作就太好了。”正是这种尊严,让薛柴在传真机前站了两年。“那时候我的职业是拿快递,收拾,给你快递。”现在回想起来,她甚至觉得有点好笑。“去银行体面点。”

[本地]纪实

然而现在,这份体面的工作似乎正在消失。

“银行说到底是个服务业,和酒店里端盘子端碗的服务员一样。”章昊表达了他对这一领域的理解。在他看来,银行对公众的特殊印象来自于对信贷资源的掌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信贷资源的稀缺,银行逐渐成为神话,这带来了银行家地位的大幅提高和各种收入甚至隐性收入的出现。"这块地已被许多人奉为圣地。"

[本地]纪实

但随着不良率的上升,金融脱媒带来的资金向网上平台的转移,以及新金融领域的兴起,银行的光环正在逐渐消退,回归到一个普通领域。

这可能是服务业必须经历的快速发展阶段。但是给为了追求尊严而进入银行的员工带来了很大的失落感。很多年轻人来这里是因为父母或者老师的“体面”印象,因为服务业的性质而辞职。“可能是近几年入行的新人在观感上获得了更高的白银领域,但进来后发现也无非如此。再加上整个领域下滑带来的就业压力,确实会导致一批年轻人出逃。”章昊感到抱歉,但不得不承认这个现实。

[本地]纪实

唐就是离开的年轻人之一。今年4月,他离开了工作了5年的银行业,投身于一个金融控制平台。该领域的下滑趋势确实影响了唐的业务发展,但正如他自己所说,“在经济低迷时期,每个领域都有其艰难之处”。而他离开的真正原因,是看似清晰的晋升渠道和个人对环境的不适背后的纷繁纠结。"人际关系纷繁复杂,快速发展太有限."这是他对这个地方的评价。“部门的总经理几乎是最高的。如果没有背景,领导分公司是很难的。”

[本地]纪实

有许多人认为像唐。繁琐的制度,频繁的培训,大量的规章制度……银行确实有很多独特的领域环境。本文讨论人际关系。不仅内部的人际关系和复杂的人文环境,与客户关系的解决方案也经常困扰着银行家。

[本地]纪实

“但是要进入一个领域,你需要接受这里的规则甚至是潜在的规则。所有领域都是如此。”章昊说:“这么多银行,客户为什么要把钱存在你这里?除了专业水平,人际关系甚至娱乐的解决都是必然的。”他有些无奈。“所以成千上万的人不想有自己的专业想法,剩下的什么都可以忽略。然后你需要考虑自己是否适合白银领域。”

[本地]纪实

留下来:无助,稳定,忠诚,有爱心

薛柴还是打算留在银行。

喜欢处理数字,她觉得金融这个职业很适合自己,“几乎和从业者一样努力”让她在不景气的地区继续加薪。“我认为只要你努力,你可以去任何地方。”她很坚决。而且换场的难度让她很谨慎。“干了十几年的活,要跳到别的领域不容易,就像爬雪山上的草一样。”薛柴说。在目前的情况下,她不同意在外地跳槽的行为。

[本地]纪实

“机会越来越少。你走了,几百个人会扑上来顶替你。”

章昊也有同样的意图。“在场上时间越长,忠诚度越高。”他解释说,“我还是很喜欢银行,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老银行家留下来是因为无奈,因为爱,因为忠诚;年轻人涌入只是因为一些向往,尽管他们可能已经觉得银行的荣耀已经没有了。

“衰退是可以感觉到的。最直接的就是延长工作时间和业务的杂交。”当地一家银行的财务经理闫涛笑了。“但我不认为这对我有任何影响。我喜欢这个领域。”他不后悔在银行的辉煌结束时进入银行。“而且这里的压力和收入基本匹配。”

[本地]纪实

大堂经理小李也打消了辞职的念头。她今年刚来银行,发现自己在这里的职业生涯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我以为是光鲜亮丽的白领。结果每天都要站着,各种手势和规范都很严格。”她几乎一整天都坐不下来,半年下来瘦得连小腿静脉曲张都有。她每天都很忙,但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这种状态,再加上很难晋升为编外人员,让她产生了离职的想法。但最终,就业稳定的考虑占了上风。“目前我也在朝着转正和提升的方向努力。”不管有多难,她还是想试一试。

[本地]纪实

“其实我觉得除了之前大家都知道的业务,银行也在开子企业和新兴业务。”我今年刚大学毕业,想进银行担任拆解分析的岗位。“银行业稳定,晋升之路相对清晰。我还是想去。”在她看来,未来银行将成为空母舰的金融载体,只会越来越一体化。“单独讨论之前传下来的业务很正常,但这只是业务线的一部分,并不代表整个银行。”在银行实习后,她觉得自己很喜欢,也希望能勇敢的去冒险。

[本地]纪实

未来:如何在寒冬中生存?

不可否认,银行正在经历自己的寒冬。在刺骨的寒冷下,转变正在激烈地进行。冬天会持续多久?谁也说不清楚。在转型过程中,阵痛伤害了所有银行家的神经。薛柴正在考审计师证书,以防她真的需要换个领域,还能转移技能。闫涛还积极参加各种比赛,这使他在众多银行家中脱颖而出。

[本地]纪实

“也许十年后,银行会转型得很好,重新起飞。”章昊想,“但是我们谁都不认识。唯一能做的,就是前中后的每个人都积极的转身,成为转型的一部分。”

[本地]纪实

注:为保护和尊重受访者,以上人物均为假名。

标题:[本地]纪实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20656.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青岛新闻网介绍

青岛新闻信息网于1998年7月份创刊,具有访问量高、技术力量雄厚、访问快捷、安全性高、原创内容多、应用创新多等优势,以“权威、准确、实用”的特色,主要为网民提供青岛新闻、社区、房产、汽车、旅游、健康、婚嫁、电子商务、无线增值等实用青岛新闻,是海外读者、媒体和商业网站转载、获取、了解青岛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青岛市各类外语宣传信息的集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