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90后青漂私下都有的"小目标":N年后还付不起首付,我就回老家吧!
本篇文章1837字,读完约5分钟
和家人朋友过了一个小节日,聊完天地之后,不可避免的感受到生活...
依稀记得,网上有一句流行语:“因为一个人而留在一个城市”。我不知道“一个人”留下了多少“绿漂”,但几年下来,都要面对最现实的问题,那就是“买房”。
其实很多“绿漂”已经开始考虑这个“难题”了。焦虑,急躁,每一种情绪都让他们左右为难。“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幸福属于别人,我一无所有”等人生写照开始不断地敲打他们。因此,在这个小小的假期里,边肖重点关注了岛城的一批“绿色漂流”网友,并与他们一起探索了青岛漂流的真实心路历程。
小安:毕业才一年就想逃离青岛
来自内蒙古的小安刚刚进入“青漂”行列一年,却因为房子的问题每天都感到焦虑。小安告诉记者,她工作后父母从来没有给过她钱,她自力更生后生活水平迅速下降。
自从去年6月份毕业后,她就一直和两个大学朋友合租。今年上半年有一个合租的朋友搬走了,因为这个,她每个月要交近“千”元的房租。作为一个月薪只有三千多的企业管理员,这样的房租支出让她的生活压力很大。
除了房子的“压山”,孤独也是她想逃离青岛的首要原因。因为工作的原因,她经常需要出去加班,有时候会忙到深夜。当她坐最后一班车回出租屋时,孤独和疲惫会席卷她。
“我很想家,尤其是下班回来下楼的时候。每个家庭都有好吃的,那一刻我有想哭的冲动。其实我也偷偷哭过几次。
现在24岁的她单身,她为自己制定了一个“硬性规定”——永远不要远嫁。“我没有房子。如果以后吵架了,除了同事,可能就没人说话了。如果我被踢出去,我想我必须呆在酒店里。我不敢想。”。
采访结束时,她告诉记者,她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如果两年后在外奋斗的生活依然如故,就结束“绿漂”的生活,回到家乡,但她说不出为什么还要再漂两年。
阿奇:“外地人除了本地人什么都做不了。”29岁的我付不起首付
阿奇,1991年出生,今年29岁。大学毕业后,他和一些朋友来到青岛工作。现在五年过去了,青岛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看着老朋友一个个回家,然后踏进婚姻殿堂安顿下来,他感慨万千。刚开始他爸妈天天催他回家考公务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爸妈好像“放弃”了,在电话里也不再说了。但是,每次回家过年,我总是旁敲侧击,哪些同学结婚了,哪些同学有了孩子,哪些同学搬到城里去了。
父母支持买房,但他也知道这两年青岛房价一直在涨。我的活期存款是10万左右。以青岛现在的房价来说,首付40-50万,我的积蓄简直是九牛一毛。别说他父母不支持他留在青岛。就算有,他们在镇上住了一辈子也花不起这么巨款补贴他。无力买房一度让他痛苦不堪。
更让他兴奋的是,不久前他和同事去参加了一个聚会。喝了几杯酒,大家开始说话,听着周围的人说话。他发现平时和他拿着一样工资的人名下有几套房;还是准“二代”。而他,只能默默喝几杯。
“刚来的时候和朋友开玩笑说,外国人除了土著人什么都不会‘做’。没想到会变成预言。我马上30岁了,连首付都拿不到。”阿奇大约三十而立有些苦涩。
汤米:租房让我抓狂,差点买了一套小产权房
到一个城市的第一步是租房。我相信每一个绿漂泊者对租房的起起落落都有很深的体会。汤米是岛城数以千计的租房者之一,他对租房体验的评价只有一个字——“艰难”。
除了随波逐流,没有归属感,每次搬家找房子花的时间和精力都让他觉得很累。租了三年半,汤米终于决定买自己的房子。但是因为手头经济不够宽裕,买不起商品房,所以决定冒险买个小产权房。
经过一番挑选,他看中了西海岸一栋拥有60套小产权的新房子。价格是周边楼盘均价的一半,总价只有50万,让他很兴奋。然而,除了兴奋之外,他还很担心。他在网上查询了许多相关信息,发现他可能是“方·蔡亮·空".”
”可能是租房累了,不想“漂泊”,只是有点幸运。我一心想先买房,以后真正拆迁会有补偿的。回头看,真的有点急。最后在咨询了专业的房屋行业和律师后,他放弃了这个想法。
他告诉记者,决策会给他另一个机会。如果两年内买不起房子,他会回老家迅速发展。“成年人不能靠梦想生活。毕竟他们的进步跟不上父母的衰老。"
在与边肖的对话中,青票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两年后,如果没有起色,回老家吧!”可见,他们热爱并放弃了青岛这个城市,但买房对于很多“绿漂”来说,是否能在青岛立足,确实是一个“坎”。
买房是每个绿漂都要面对的问题;距离和家乡之间如何选择?是不是偷偷设定了“买房期限”:“N年后不买房,回老家”?!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观看、好评。边肖在后台等你~
:楚青
标题:[本地]90后青漂私下都有的"小目标":N年后还付不起首付,我就回老家吧!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9857.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