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楼市人物志 中秋故事会】哪些与团圆有关的买房故事
本篇文章2342字,读完约6分钟
每到喜庆的季节,中秋将至,许多在青年时代工作的游子们都在收拾行囊,回老家过节,也在规划和思考如何在青岛实现团圆。中秋之际,边肖采访了几位实现了团圆的购房者,聆听了他们关于“团圆”的故事。
本网站原图,请注明出处
居者有其屋故事1:“一碗汤”的距离让团圆成为一种正常的生活
受访者:牛女士,37岁,来自山东省德州市
牛女士2003年毕业于威海某大学,从事商业工作16年。每当回忆起这几年的中秋节,牛女士就直言不讳地说,她还是百感交集。
“07年结婚后,我回家过中秋节的次数少了。我和我的客户都是外国人,都是独生子女。结合这种情况,我们协商和父母轮流过中秋节,一年轮流一次。这种做法虽然照顾了双方老人,但是当我们不能回家过中秋,不能打电话回家的时候,难免会悲伤。2007年到2006年的十年间,我回家过了四次中秋节。有一次因为单位加班我回不去了。在其他场合,我在婆婆家度过了六个寂寞的中秋。”牛女士感叹。
据牛女士说,她的婚房是在市北区柴步岭买的。这是一套由一居室公寓改造而成的两居室公寓。2007年她结婚的时候买的,才60平米。2009年孩子出生后,三口之家变得有些拥挤,老人根本无法在青岛生活。中秋节、国庆节、春节...孩子出生后的假期回家就更麻烦了,尤其是小假期,来回的时间几乎都在路上。父母很体贴,总是说不回来也没关系,可是谁不想一家人在过节的时候团团圆圆呢?
于是,牛女士和爱人开始打算买第二套房,也从来没有因为这个原因买过私家车,日常生活也很节俭。最后,在2000年初,牛女士和她的丈夫贷款购买了一套90平方米的两居室公寓,离家有两个公交车站。
“有了这套房子,我觉得孩子和老人都开心多了。”牛女士笑着说:“现在双方父母每年都来住半年,帮忙带孩子,每天都能见面。我很高兴我们在父母还没老的时候就喝到一碗汤重逢了。今年中秋节,我打算去接双方的老人。孩子们有爷爷奶奶陪着,终于可以一起过节了。”
居者有其屋故事2:城阳的一套重叠的房子承载着家庭团聚的梦想
【/s2/】受访者:金先生,60岁,市北区人
金老先生,市北人,生于市北,工作于市北,曾在台东、镇江路、cbd居住。年前,金先生还先后在市北买了几套房,换房,给孩子买新房。但是因为总是卖旧买新,虽然换过几次手,但金先生和他的孩子住的是90平以内的中小户型。
“虽然我们住的地方离孩子不远,但是只能在中秋春节这样的时间节点去酒店吃饭,然后回家,甚至不能一起看晚会。特别是在有了孙子之后,我也希望在假期有一个大的空房间,这样每个人都可以聚在一起玩得开心。但是真正让我决定去郊区买大房子的是我老婆去年生病了。那段时间,孩子们轮流照顾他们。他们只能睡在沙发上或地板上。说孩子睡不好,很累,很不方便。”金先生回忆道。
金老先生说,考虑到他和妻子都退休了,不需要通勤,孙子孙女也不需要自己接送,所以两个老人还不如自己能在远一点的地方买个大房子,能满足家里周末或者节假日几天住在一起的需要。最好有个院子,让老婆种点水果蔬菜,体验一下健康的农村生活。
“1999年,我以自己的名义卖掉了一套80平的两居室和一套50平的一居室老房子,在城阳西府镇买了一摞实际居住面积大于240平的房子。这所房子有一个院子。今年上半年房子交付后,我们很快完成了装修,买了一个可以坐15人的大餐桌。这个中秋节,全家人可以一起在院子里吃饭赏月。”金先生说。
【/s2/】居者有其屋故事3:我大一点的时候在人生的第一套房买了一个“团圆房”【/s2/】
受访者:曾先生,34岁,来自江苏徐州
“作为第一套房的置业者,34岁可能是比较老的年纪了,我的一些同龄朋友已经买了第二套房。不像很多年轻的首次置业者,我的第一套房不仅考虑自身,还考虑父母养老、子女教育等诸多因素。可以说是一步到位。"
曾老师自我介绍。年前他一直在上海工作,而他女朋友一直在青岛工作,租房子住。虽然他们情绪稳定,但他们一直住在不同的地方。2000年,曾先生回到青岛创业,正式开始在青岛定居。小两口终于在一起了。后来孩子出生了,就需要外地的父母来青帮照顾。买房成了一个家庭的大事,所以第一套房要综合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
经过慎重考虑,今年6月,曾先生在崂山区买了一套160平三居室的二手房,装修时改成了一套四居室。曾老师笑着说,就算父母都来青岛住几天,这套房子也够用了,而且这套房子属于好的学区,以后孩子上学不用考虑换学区了。
“为人父母后,我知道父母的艰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一直在帮助我们。他们可以存点钱,不愿意在老家换新房。如果我年轻的时候买婚房,我可能不会考虑父母以后的住处。然而,当我在我现在的年龄,即使我买了第一套房,我需要考虑未来的生活问题,因为它在家庭中运行。所以我干脆凑着家里的力量在青岛买套好房子,大家都能满意。“曾先生这么说。
“和大多数人相比,我的第一套房虽然买的晚了一点,看起来也远远落后于同龄人,但却能实现全家人在青岛团聚,可谓迟来之美。”曾先生笑着说。
注意眼睛:
宝宝是一个“分水岭”。有孩子的中青年人只需要换成“团圆生活”[/s2/]
在采访中,许多中青年受访者表达了与边肖的一个共同观点:儿童是一个“分水岭”。在婚前和新婚的人的世界里,买房一般不考虑太多因素。大部分人认为买一套功能充足、温馨方便的中小户型就够了。但有了孩子之后,就有了“共同生活”和“家族遗传”的“刚性诉求”。
与年轻人和中年人对“团聚住宅”的“突然”需求不同,许多老年受访者表示,他们多年来一直在规划“团聚住宅”。虽然不想天天住在一起,也不想打扰孩子的生活,但还是希望有个大房子,假期能欢迎孩子回窝,有更多和家人相处的机会。这也是很多老年购房者退休后会重新进入楼市,再次抢购房子的重要原因。
标题:[本地]【楼市人物志 中秋故事会】哪些与团圆有关的买房故事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9651.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