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前三季度青岛货物进出口同比增长6.4% 9月当月进出口值刷新纪录
本篇文章3019字,读完约8分钟
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明显增强,全球贸易受到重创。这个时候稳定基础外贸,要争取韧性,考“内功”。在新形势下,青岛对外贸易始终“领跑”全省,不断刷新快速发展速度。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山东进出口增速在进出口总值排名前十的省市中位列第三,而青岛对全省出口贡献突出,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29.4%,同比增长0.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青岛商品进出口总额4578.3亿元,同比增长6.4%,比上半年高4.6个百分点,比全国和全省分别高5.7个和2.2个百分点。这一增速也创下了今年以来青岛外贸进出口月度增速的新纪录。其中,9月份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623亿元,增长24.9%。其中,出口399.9亿元,增长38.2%;进口223.1亿元,增长6.4%,进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
上升的数据显示了青岛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绝对实力,充满了韧性和巨大的扭转空间。随着一系列稳定外贸政策措施效果的不断释放,青岛外贸这艘巨大的帆船,正以“乘风破浪”的趋势,在优质快速发展的航道上驶上新的轨道。
“国际客厅”拓展“微信朋友圈”
站在中国新一轮更高层次对外开放的前沿,青岛的“一带一路”和“双节点”城市功能明显提升。如今,许多来自“一带一路”沿岸国家的商人把青岛的“国际客厅”作为他们在中国的第一站。青岛着力打造“511”“国际客厅”格局,包括面向德、以、上合组织国家、日韩的“国际客厅”,为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构建了全新的“矩阵”。有兴趣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公司和商会可以来这里中转、落户、展示和创业,一站式获得法律、审计、会计、生活、翻译等业务服务,共同推动更多、更多元化、更高层次的合作。到目前为止,这些“国际客厅”已经吸引了110多家海外官方机构和商业协会上传,同时推出了70多个正在讨论的项目。
青岛外贸“微信朋友圈”不断扩大,直接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大幅增长。前三季度,东盟是青岛最大的贸易市场,青岛对东盟进出口628.4亿元,增长25.8%,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13.7%,其中出口增长26.9%,进口增长24.4%;欧盟(不含英国)是第二大贸易市场,进出口607.9亿元,增长11.1%,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13.3%;美国是第三大贸易市场,进出口总额530.5亿元,增长3.5%。此外,青岛对日本、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的进出口分别增长2.8%、4.9%和0.5%。同期,青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达到1273.9亿元,增长17.8%,比全市整体增长率高11.4个百分点,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27.8%。
陆地和海洋资源的加速耦合和相互作用
山东自贸区商河示范区、青岛地区等国家的战术特点,为青岛在更高层次上配置全球资源提供了重要平台和重要机遇。通过一系列先行先试和制度创新,开放的青岛正在释放强大的能量,为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近日,从欧洲安特卫普港9个集装箱进口的木材,经过32天的长途海运,抵达山东港青岛港前湾港区。这群漂洋过海的“旅客”,不顾旅途艰辛,没有在港口停留,立即通过“坐船直取”换乘“胶皇小运营”循环列车,并于当日抵达本次“行程”的终点站——商河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多式联运中心位于上河示范区,距青岛前湾港38公里。过去,香港与车站的距离已成为制约外贸进出口业务快速发展的瓶颈。现在,上河示范区已经完全突破了这个瓶颈。海关一系列监管服务创新措施,使多式联运中心成为青岛前湾港的虚拟前沿,成为上河示范区公司自家门口的“口岸”。
在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快速发展新格局背景下,青岛海关抓住制约商河示范区快速发展的瓶颈,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流程再造,构建了与海陆空各种交通资源相衔接的海关监管区结构,营造了适应快速发展新格局的港口经营环境,构建了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相协调的制度体系。高政策领域再创新,监管服务再优化,制度建设再整合,提升物流便利性、通关便利性、产业凝聚力,不断推进商河示范区深度开放、优质快速发展。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青岛对上海合作组织国家进出口总额达到278.5亿元,同比增长12.2%。在上河示范区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加快优质海陆资源实现耦合互动,东西互助、海陆联动的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促进快速发展,在供需双方实践“内部力量”
9月份我市外贸进出口增速呈现大幅“双增长”态势,这一意外表现离不开供需双方的“内功”。从供给方面来说,出口数据的亮点首先在于强有力的疫情防控带动产能快速恢复,生产和供给明显优于其他国家。其次,在国外疫情没有好转的情况下,疫情下“住房经济”兴起时的必需品和防疫物资,仍然是短期内拉动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青岛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出口1266.3亿元,增长15.6%,占全市出口总值的46.5%。其中,集装箱、通用机械设备和液晶电视的出口分别增长22.2%、14.4%和43.8%。同期,青岛市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达到618.4亿元,增长14.2%,占全市出口总值的22.7%,其中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增长10.4%。
从需求方面看,目前国内经济复苏仍是主调,投资支出数据明显反弹,内需释放较快,有力支撑进口。
前三季度,青岛初级商品进口中原油进口增长6.2%;铁矿石进口达到232.8亿元,增长26.2%。同期,农产品进口432亿元,增长10.5%,占全市进口总值的23.3%。
新的商业形式成为稳定外贸的助推器
在疫情的阴影下,外贸公司由于连接国内外市场,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特点,处境艰难。为帮助公司稳定订单,拓展市场,我市及时出台扶持政策,促进复工生产,提供就业保障,加强物流运输,积极开拓市场,加强信用保险支持...通过疫情屏障,各种惠及企业的措施送到了公司。
面对困难,化危机为机遇。前三季度,除外贸主力军外资公司外,我市民营企业表现异常突出,进出口总额2952.3亿元,增长16.9%,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64.5%,占比提高5.8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活力逐渐被激发,表明外贸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这是青岛外贸结构优化的最好诠释。
目前,国际贸易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对外贸易形势依然众多严峻。令人欣慰的是,在青岛,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新动能正在逐步聚集和增加。今年以来,跨境电商逆势而上,成绩斐然。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和壮大,这项新业务已经成为稳定外贸的“助推器”。
前三季度,青岛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17.8亿元,增长341.7%。其中,跨境直接购买出口达到7.2亿元,增长197.8%;网购保税进口10.1亿元,增长599%。
此外,自9月1日起,青岛正式启动海关跨境电子商务b2b出口监管试点,增加特殊监管方法代码,为跨境电子商务b2b出口量身打造新的监管渠道,充分发挥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在稳定外贸、保障就业、保障市场主体逐一到位方面的积极作用。试点开始仅一个月,出口值1673.9万元。
从年初的骤降,到顽强的企稳,再到整体复苏,青岛外贸形势经历了大起大落,成绩来之不易。目前,以国内流通为主体、国内外双流通相互促进的快速发展新格局,为“开放”增添了全新的诠释。对于青岛这个将基因写入对外开放的城市来说,新时代给了我们新的机遇和挑战。青岛必将成为山东对外开放更加坚实的桥头堡,为长江以北国家深度开放提供强大的引擎,踏上开放快速发展的“新高地”。(青岛日报/管亥信息员刘兰星)
标题:[本地]前三季度青岛货物进出口同比增长6.4% 9月当月进出口值刷新纪录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8915.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