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 变“股东村”甘肃甘南州迭部县纳加村的全面小康梦
本篇文章1485字,读完约4分钟
清晨,冬天温暖的阳光融化了薄薄的晨雾,“草原之珠”像一个揭开面纱的仙女,露出了她仙女般的容颜。
酒店经理赛瑙西里(Sai Nao Cili)位于扎加那风景名胜区内的那迦石门原生态酒店内,正在一丝不苟地检查酒店服务员的工作。
由于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建设的实施和乡村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认识和欣赏“在内室中孕育,无人知晓”的扎尔干景区,并得到游客的广泛赞誉和传播。在当地财政部门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扎嘎藏族人走上了通过乡村旅游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秋天的扎加纳像仙境一样美丽,有高高的天空和淡淡的云彩。许多游客来到这里,酒店的收入也相当可观。感谢你们对我们村民创业的资金支持。赛瑙对到访的赣南中心支行工作人员说。
说起那迦石门的原生态酒店,那迦村40多位村民手中的“金饭碗”。这40名村民都是酒店的“股东”,而那加村也成为了一个著名的“股东村”。
过去,那加村靠在景区上,但没有碰到景区的灯光。村民主要种植大豆、青稞、油菜等作物,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这是一个贫穷的村庄,保留了“金山银山”,但仍然“饥饿”。如今,村民已经成为“股东”,他们每年都有可观的收入和分红。全村人即将踏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前景十分光明。从“贫困村”到“股东村”,这种华丽的转变是如何发生的?
2016年,在甘肃省全面实施金融精准扶贫项目的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甘南中心支行)创新扶贫再融资应用模式,支持精准扶贫,探索“扶贫再融资+产业扶贫”新模式,推动扶贫再融资资金向富裕产业倾斜。
同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甘南州中心支行在对那家村农牧民生产经营状况、还款能力、诚实守信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后,率先在那家村建立了“扶贫再融资示范区”,用扶贫再融资资金支持当地旅游服务业发展,进而带动农牧民依靠乡村旅游脱贫致富。
5月,那嘎村利用其在扎嘎那景区的位置,充分征求村民意见,与当地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迭部县旅游部门多次沟通,决定利用人民银行的好政策扶贫再融资,采取村民集体投资建设的方式,在景区内建设石门原生态酒店,发展特色旅游服务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建造旅馆的资金由村民自由投资,旅馆收入按份额分配。
为了解决村民投资资金不足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甘南支行会同当地农村信用社,依托甘南农牧民信用信息系统,对那家村的信用村和用户进行评估。在信用评级的基础上,当地农村信用社将一次性向那家村的农民提供扶贫再融资资金。贷款主要是农民的小额贷款,金额根据评级进行分配。贷款期限为两年。在此期间,农牧民可以根据自己的信贷需求回收贷款,贷款利率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为准。
再贷款扶贫资金的投入为那家村的整体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村民入股热情高涨,全村迅速集资560多万元,成为石门生态酒店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
2016年8月,娜迦石门生态酒店正式开业,占地4000平方米,拥有58间藏式木屋标准间,可同时接待100多名游客。自开业一年多以来,酒店因其优美的环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服务而广受赞誉。据赛瑙黎姿介绍,酒店的建成和开业不仅为村民股东脱贫致富打下了基础,也为那加及周边地区近40名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村民平均年收入增加近9000元。
与其教鱼,不如教鱼。推动农村富民产业和特色经济发展,带动村民个体发展,解决贫困农牧民因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原因贫困的问题,推动精准扶贫从“输血”到“造血”,实现共赢。
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发布了“支持农村振兴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命令。我相信,在党的良好政策和强有力的财政支持下,正在努力脱贫致富的那家村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小康之梦”。
标题:“贫困村” 变“股东村”甘肃甘南州迭部县纳加村的全面小康梦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7407.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