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PPI涨幅持续收窄
本篇文章1524字,读完约4分钟
■数据速读■我们的记者王丽娟
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7年11月的全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11月份cpi持平,同比增长1.7%;Ppi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5.8%。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今年总体供求关系相对稳定,货币政策也非常稳定,流动性增加不像以前那么明显,食品和猪肉起到了拉动作用,cpi总体温和。
服务价格上涨已成为推动cpi的主要因素
2017年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其中,城市增长1.8%,农村增长1.5%;食品价格下跌1.1%,非食品价格上涨2.5%;消费品价格上涨0.9%,服务价格上涨3.1%。从1月到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平均比去年同期上涨1.5%。
国家统计局城市统计司高级统计师盛国庆在他的解释中说,cpi比上个月上升了0.2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下降了1.1%,比上个月高出0.7个百分点,这影响了cpi下降0.23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了9.0%,这影响了cpi下降约0.25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2.5%,比上个月上涨0.1个百分点,影响cpi约1.96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保健价格上涨7.0%,住房价格上涨2.8%,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2.0%。
从最近的数据可以看出,推动同比增长的主要因素已经从食品转变为非食品。
牛莉认为,一方面,这是由粮食供求的基本情况决定的。由于近年来全球粮食供应过剩,总体粮食价格相对较低。中国的粮食储备也相对较高,现在我们正在想方设法休耕和改变生产。另一方面,它取决于猪肉的周期性变化,这通常被称为“猪周期”,这是在低阶段。因此,食品已经成为拉动cpi的主要因素。
此外,与食品价格下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服务价格上涨了3.1%。牛莉认为,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服务价格每年上涨3%,这是非常稳定的。近年来,服务价格上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是因为中国农村可转移的剩余劳动力有限,供求关系相对紧张。为了吸引更多的劳动力,有必要提高农民工的工资,从而导致中国劳动力价格上涨。
Ppi环比和同比缩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2017年11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8%,环比上涨0.5%。工业生产者购买价格同比上涨7.1%,环比上涨0.6%。1月至11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4%,工业生产者购买价格同比上涨8.3%。
盛国庆在解释中表示,从同比来看,生产者价格指数比10月份下降了1.1个百分点。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5%,比10月份下降1.5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6%,比10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
此外,11月份同比增长5.8%中,去年物价涨幅约为1.7个百分点,新的物价涨幅系数约为4.1个百分点。
从数据可以看出,11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工业生产者购买价格同比和环比都在收窄。
牛莉表示,环比收窄的主要原因是供应方面的影响,8月、9月和10月的增幅相对较高。11月份,0.5%实际上是一个相对较高的月环比,但与10月份相比略有下降,表明改善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他认为,同比下降主要受加息影响。然而,加息的影响将在12月份消失,因此10月份的6.9%相对较高,中国工业生产者的出厂价格将在11月和12月份下降,预计12月份将达到4.6%或4.5%的水平。
至于12月份cpi走势,牛莉认为受节日影响,元旦后环比将会回升,但全年环比基本锁定在1.6%的水平。
在他看来,由于今年的价格一直是温和可控的,在某种程度上不会影响宏观政策。毫无疑问,下一个宏观政策的重点是经济发展的质量,这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标题:CPI、PPI涨幅持续收窄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6543.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人民币中间价终结十连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