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助力中国与中东欧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篇文章1549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华沙11月26日电(国际观察)“一带一路”帮助中国和中东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华社记者
“连接中国和欧洲的桥梁”、“连接中国和欧洲的纽带”和“欧洲的东大门”……描述中欧和东欧国家的词语显示了这一地区的重要性,反映了中国与中欧和东欧国家合作(“16+1合作”)的现实意义。
分析人士指出,在“一带一路”的帮助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过去的五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012年,首届中国-CEEC领导人会议在波兰华沙举行,启动了“16+1合作”。五年来,“16+1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务实合作呈现加速发展趋势。
在波兰,福建宏博集团在波兰奥博省投资的发光二极管照明工厂已经投入使用;在捷克共和国,中捷中医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受到当地人的欢迎,预约就诊的人被安排在半年后;在塞尔维亚,中国建设的E763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已接近完工,预计今年年底完工...
从想法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一带一路”的建设拓宽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投资合作道路和人文交流友谊之路,提升了“16+1”合作的整体水平。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2016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总体下滑,与欧洲的贸易总额下降,中国与中东欧16国的贸易总额比2015年增长了9.5%。
许多专家认为,“16+1合作”已逐渐成为建设“一带一路”的“标杆”,也成为中欧合作的亮点。
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的建设符合中东欧国家的实际需要,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发展,给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表示,“一带一路”的建设可以提升“16+1”合作的水平和意义,这是中欧双赢的举措。
2012年,中国机械制造商广西柳工(000528)收购了波兰HSW公司的工程机械事业部,改变了后者多年亏损濒临破产的局面,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收购后成立的柳工瑞斯塔公司在过去四年中向波兰贡献了约4.5亿元的税费。
2016年,中国鹤岗集团收购了一度被誉为“塞尔维亚的骄傲”的斯梅德雷沃钢铁厂,连续亏损7年的钢厂在8个月后实现了全利润。
捷克总统泽曼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中东欧国家“16+1合作”平台上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将给该地区带来更多机遇。
塞尔维亚议长戈伊科维奇在接受新华社独家采访时说,塞尔维亚没有任何政党反对与中国合作,对发展与中国的关系持积极态度。
聚集未来命运共同体
“16+1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在中国、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的共同推动下,“16+1合作”重大跨国互联的旗舰项目——匈塞铁路已分阶段取得重要进展,目前正全力实现早日开工。
塞尔维亚国际问题专家日瓦丁·约万诺维奇对新华社说:“今后,塞尔维亚与中国的合作将继续扩大,并将在基础设施、工业、食品加工等领域开展新的合作。”
在罗马尼亚,中国广东核电有限公司正在与罗马尼亚合作公司就切尔诺贝尔核电站3号和4号机组项目进行谈判。该项目总投资超过70亿欧元,不仅是罗马尼亚与中国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合作,也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迄今最大的合作项目。
在捷克,中国企业收购了捷克老博客啤酒集团,该集团保护了这家百年老酒厂的传统酿造技术。将来,捷克啤酒有可能通过中欧列车运往中国。
捷克总统顾问科胡特说,“一带一路”是中国外交政策最突出的亮点之一,对欧洲和亚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人士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浪潮中,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正在相互合作、共同建设、共享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描绘出互利共赢、共同繁荣的美好图景。(参加记者:石中玉、韩梅、杨永谦、王毅、王慧娟、林慧芬)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严松
标题:“一带一路”助力中国与中东欧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6168.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