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深海“探宝队”队长:只要身体允许,随时准备起航
本篇文章3401字,读完约9分钟
2017年3月,韩平稳地随蛟龙号潜入水中,并在离开船舱后挥手致意。照片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提供
作为中国深海“探宝队”的队长,韩带领团队努力揭开海底矿产资源分布的神秘面纱
只要身体允许,准备航行(注意?走近“科研的玫瑰”(2)
本报记者刘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水球,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不久前,作为一名科学家,韩在第3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闭幕式上与青少年分享了深海科学研究的故事。在微信朋友圈里,她兴奋地写道:“演讲结束后,很多学生要求合影。也许将来会有很多学生真正加入到海洋产业中来!”
韩是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第一位女首席科学家。她已经出海16次,在海上度过了800多天。她率领该小组在国际海底区域发现了6个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点),划定了50多个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远景区域,并命名了调查新发现的16个海洋海底地理实体。近日,记者来到杭州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采访了这位温柔美丽的女所长。
“我非常喜欢我的工作。只要我的身体允许,我准备起航。”
在炎热的八月,韩的清新使人眼前一亮。
她有一双大眼睛,留着短发,戴着时髦的厚框眼镜,穿着碎花上衣,是典型的江南女性的娇小身影。如果我没有提前做作业,我不会相信这位美丽的科学家出生于1969年,他有一个即将成为大四学生的儿子。更难想象的是,今年她只是在海上“漂流”了四个多月。
"我的主要工作是在国际海底区域勘探."韩指着墙上巨大的印度洋海底地形图说:“这个‘形似’的印度洋海脊是我们最近集中勘探的区域。”
海底矿产资源的调查和开发是国家的战略需要,国际海底管理局的探矿和勘探规章明确规定了“先到先得”的原则。深海勘探显然是时间和智慧的双重较量。
茫茫大海中的矿井在哪里?由韩率领的“寻宝队”正试图解开这个谜。“热液矿化发生在海底热液活动区。热液喷口(通常称为黑色烟囱)不断喷出富含铁、铜、锌、金和银等金属元素的热液。如果发现高温热液喷口,周围就会有多金属硫化物矿床。”韩说,大海无边无际,而热液区直径只有几百米。在科研船上拖仪器真是大海捞针。
在哪里以及如何找到它?“寻宝队”队长兼首席科学家的判断非常重要。从2007年“海洋19号”远航的第三站开始,韩成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首位女首席科学家,并多次带领团队“探宝”。
“首席科学家应对实现航行的科学目标负全部责任,从海洋调查计划和实施计划到具体调查和取样站的布局以及调查数据的解释。此外,它还负责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韩坦率地说,这种压力是巨大的,因为出海的机会来之不易,而且每天航行船只的费用也是巨大的。
在今年2月至4月进行的大洋38号第一段航程中,韩喜·鲍尔团队将蛟龙号带到此前调查所包围的海底活动热液区进行详细调查和取样。“如果我们的‘圈子’位置不对,小龙找不到位置,那就太大了!”韩对说,每次焦龙潜过来,她心里都很忐忑,因为这是对以往调查结果的一次考验。为了给出蛟龙号潜水的位置和观察路径,她经常通宵达旦地分析和研究调查数据。“我没想到会跳水11次,每次都打到中间!百分之百命中!”韩很高兴地回忆起。
“我非常喜欢我的工作。其他人觉得出海很无聊,但我总是感叹出海的时间太仓促。我真的希望做更多的调查。”韩微笑着对说,“每次我发现一个异常的热液区,当取样结果与我的判断一致时,那就是我最快乐、最充实的时刻。只要身体允许,随时准备起航。”
“她以前带我做实验。我没有休息20个小时。我不能退缩。她的精力依然旺盛。”
“她不是女人,她比男人‘强悍’。”韩的同事,副教授说。王叶建跟随了她11年,非常了解她的导师的性情。“她以前带我做实验。我没有休息20个小时。我不能退缩。她的精力依然旺盛。”
作为首席科学家,没有人和他一起工作。只要船上的马达不停地运转,韩就日夜不停地工作。“我们都认为她很累,但她从来没有说过她累,因为她真的很喜欢这个职业,所以她完全投入。”王叶建说。
她的“坚韧”也体现在她不屈不挠的性格上,这让船上的每个人都刮目相看。
“在出海调查的过程中,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是很常见的。有一次,几个重要的探测设备需要在关键海域立即使用,但不幸的是,这些设备开始“罢工”,很难维护它们。如果你是另一个人,你可能想做一件大事,早点放弃。但韩先生组织船上技术骨干进行维修和排除故障,并多次与设备厂家沟通,最终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复成功,保证了海事调查的顺利开展。”江是韩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她对此记忆深刻。
王叶建说,载人深潜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来自不同单位、专业和职责的专家有不同的出发点。技术支持人员关注潜水器的安全,而科学家则关注每次潜水是否能达到科学目标。“在一次潜水准备会议上,现场指挥部就如何在一个关键但复杂的作业区域进行安全潜水作业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是我参加过的最特别的会议。”会上,韩拿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国际同行丰富的调研经验,从不同角度静静地、不慌不忙地阐述了如何安全完成下潜任务,实现下潜目标。为了说服各方面的专家,她已经无私地研究了两周。最终,在深海潜水技术团队的大力保证下,这次潜水算是彻底的成功了,和韩都松了一口气,笑得很灿烂。
“在科学研究面前没有性别。我首先是个科学家。”韩说,目前,海洋科研船上男性和女性都是以一位数为主,但她从来没有感受过性别带来的压力,她不会因为自己是女性而做得更少。
"我只是在不知不觉中爬上了山,看到了更美丽的风景."
第五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创新一等奖……韩获得多项荣誉。当被问及如何成功解析“密码”时,她挥挥手说:“我的生活中没有设计,只是在每个阶段做我自己的事情。”
“我是一个农民的孩子。当我在大学学习的时候,我非常满意。我没想那么多。”1986年,韩考入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学习地质学。“我比较进步。除了优秀的专业课程外,我的外语成绩也很好。我还参加了托福考试。那时,学校里很少有人参加托福考试。”
在她嘴里,选择一个工作单位也是“偶然的”。"我来自浙江,海洋二号离我家很近,所以我来了."韩加入工作后,潜心于学术研究,致力于深海多金属结核的研究。1998年,他获得浙江大学在职博士学位。
“机会”再次出现在命运中。2001年,德国基尔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休斯教授访问了这两个研究所。汉·秋喜对多金属结核的研究给休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1年底,休斯突然邀请她去德国做一个特别的学术报告,这直接促进了她2002年至2005年在德国基尔大学的学习。在此期间,她开始研究海底冷泉系统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
2005年,中国启动了国际海底区域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计划。“为了找到多金属硫化物资源,我们必须首先调查海底热液系统。热液系统和冷泉系统的研究方法是一致的,这是巧合。”韩成为第一次海洋全球科学考察的主力。
"我只是在不知不觉中爬上了山,看到了更美丽的风景."在韩口中轻描淡写的“意外”背后,她学习极其刻苦,因为机会只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她丈夫会做一道好菜,韩老师也会做鸡尾酒让大家尝尝。”
"韩老师是个诗人."王叶建回忆起他以前的海上旅行。在去作业区的路上,当队员们还在清闲的时候,韩西奇俱乐部召集同学们在甲板上看星星,赏月,写歌词来丰富海上生活。
“我会在船上组织一个‘大讲堂’。海洋考察航行执行多学科调查任务。来自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生物学等不同学科的人可以聚集在一起,这是一个相互交流的难得机会。”
在她的同龄人眼里,并不像韩这样的“地质人”,她很优雅。每次学生出国交流时,韩希琦都会提醒学生注意坐、说、穿的礼仪。
韩是学生心目中的“家长”。“当然,你的学生就像他们的亲人一样。”她的研究小组不仅有年轻的科学家,还有博士生、硕士生和国际学生,这是一个由十几个人组成的大家庭。在繁忙的工作之后,一旦她看到对年轻人做科学研究有用的信息,她会立即转向团队微信群。
“韩老师有时邀请我们到她家做客。她的丈夫会做一桌好菜。韩老师也会调鸡尾酒给大家品尝。这是非常亲密的门聚在一起。”王叶建说,除了学业上的建议,生活中还有困难,大家都愿意和韩先生谈谈。
“就像一只天鹅妈妈带着一群天鹅宝宝。”韩微笑着说,只有做得更好,她才能巧妙地引导学生前进。“海洋科学研究需要传承下去。为了让年轻人逐渐走向舞台的中心,我愿意把他们留在后面。”(刘
标题:中国深海“探宝队”队长:只要身体允许,随时准备起航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2560.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2017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