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企二代”无心接班?民企代际传承困局待解
本篇文章2552字,读完约6分钟
新华社杭州7月13日电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力量。然而,在“风景”的背后,许多民营企业都面临着转型的问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根据对中国182家最优秀家族企业的调查,平均年龄为52岁的企业家的第二代子女中,多达82%的人表示“不愿意或不愿接手”。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没有人会接管”,否则许多私营企业将面临尴尬。
第二代群体:说“继承”不容易
任性和炫耀财富等字眼似乎是公众舆论贴在第二代企业身上的标签。现在,第二代又一次因为“继承”而成为焦点。
杨基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父母在湖州经营一家企业。然而,当他们50多岁开始考虑“继承”问题时,他大学毕业后去了澳大利亚深造,但他不想被预设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
“我想在澳大利亚多发展。”杨琪说道。
同样,杭州“90后”羊艺术在面临类似情况时也有“独立”的雄心。
他父亲创办的这家企业主要从事纸张生产和加工,旗下有几个分公司。不过,杨毅并不打算“继承父业”,他认为自己专门从事的“珠宝鉴定”是一个更有发展潜力的行业。
像杨、杨这样的第二代人很多。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第一代企业家选择“说服”或“命令”他们的孩子接管。
比如,高中就去美国学习的何丹薇就是被“勒令”的人之一。
此前,她在美国一家会计公司工作后,父亲“命令”她回家。这位55岁的父亲希望在未来几年内将企业移交给她。何丹薇说她必须回来。
此外,有许多代人正在准备或已经雇佣了“外来者”来接管。
力帆股份有限公司(601777)早前宣布,力帆创始人尹明善有意选择职业经理人的继任模式。
一份关于中国私人财富的报告曾发现,接受采访的第二代财富继承人中,约65%的人希望通过引入职业经理人或仅担任股东来继续家族企业的运营,或者转卖并退出家族企业。
根据《新财富》500强富豪榜的数据,中国67%的民营企业家年龄在50岁以上,这意味着中国将有300万民营企业面临接班人的问题。
据了解,早在2012年,中国民营企业的经济总量占gdp的比重就已经超过了60%,在其不断发展壮大的背景下,民营企业的传承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企业自身的问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继承困难:代际差异和时代更替的双重问题
“没有继任者”的尴尬无疑会导致许多有创造力的一代人毕生努力的损失。继承的困难还与两代人的观念冲突、产业环境的变化和职业经理人产业体系的缺失有关。
从思想上来说,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教育经历,接班人都远远优于他们的父母。因此,就思维而言,他们与上一代人相去甚远。
以第一代浙商为例。他们从零开始,把“走遍千山,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深深融入血液。然而,在良好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第二代企业显然不如他们困苦的父母。
“父母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在地板上,这太难了,我做不到。”浙江企业第二代领导人沈玲娜说。
此外,管理思维的差异更为关键。
浙江大学家族企业研究所所长陈玲曾经说过,文化和教育背景的差异已经成为第一代和第二代企业家之间的差距。较为普遍的海外学习背景和高等教育背景导致了两代人在公司治理思想上的某些文化冲突和差异。
除了上述思考问题,工业环境“不如从前”,这也侵蚀了第二代的接班信心。
在过去的两年里,一群明星和老企业家已经说出了中国工业面临的困境,许多工业老板身心俱疲,一直在探索新的出路。
当然,引入职业经理人模式的企业不是“坐以待毙”。中国职业经理人制度的不完善加剧了企业传承的困难。
宁波大红鹰兰苑家族财富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吴军直言不讳地说:“现在很多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都很差。他们不会从企业老板的角度来思考。因为即使业务效率不好甚至破产,他们也可以去其他公司。”
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沈媛表示,与拥有相对完整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外国不同,中国仍缺乏职业经理人的行业规范。因此,职业经理人的不均衡已成为一个“短板”。
转型时代:“内外兼修”还是帮助企业继承和解决问题
各方专家对继承民营企业的困难发表了看法。在内部,企业和企业家自身的转变被视为一个关键因素。
陈颖公开表示,一代企业家必须尽快制定和实施得到企业和家庭认可的继承计划,如果他们不能这样做,就不能考虑继承。“如果子女中没有接管企业的人才,他们可以接受培训,成为合格的股东,继承企业精神,而不是企业管理。”
吴军建议第一代可以以子女的名义成立“第二代基金”。“继承企业并不一定要求子女回到自己的公司担任董事长。随着现代企业的转型和发展,变相继承并非不可能。”
当然,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代企业家。沈媛认为:“当第二代人的个人利益与家族事业发生冲突时,第二代人有时需要忍痛放弃爱情来帮助家族事业。”
从外部来看,私营企业的代际传承既是“家庭事务”,也是“国家事务”。因此,政府也对帮助企业解决这一发展命题寄予了很多期望。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周德文公开呼吁政府推动建立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培训基地,对企业创始人和继承人进行理论学习、实践演练等综合培训,提高民营企业的传承能力;采取在职培训、轮岗培训和继承人培训的方式,弥补不足,提高综合素质;民营企业优秀继承人可以推荐人大代表、CPPCC委员等政治安排,引导他们积极参政议政,发挥示范效应。
目前,有一个很好的做法。近年来,浙江省委组织部组织了非公有制企业新生代企业家培训班、新生代投资者座谈会等多种活动,鼓励新生代企业家在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中以身作则。
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也是解决民营企业传承问题的关键之一。
“政府可以推动协会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建立职业经理人档案。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如它过去做什么,为什么它改变了工作,可以看到在一目了然,这避免了介绍没有职业道德的职业经理人,因为他们不理解。”吴军说道。
沈媛指出,要完善职业经理人的行业规范,应从法律角度增加保护。“政府相关部门要推动职业经理人职业道德建设,通过推进立法规范职业经理人行为,减少职业经理人跳槽和泄露公司秘密造成的巨大损失。”
她建议,在职业经理人市场中,政府主管部门应制定并实施职业经理人资格评估,推进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通过国家法律法规、会计制度、合同、企业外部审计等多种途径,建立完善的职业经理人授权和监督体系,确保职业经理人行为的规范化和市场化。(结束)
标题:八成“企二代”无心接班?民企代际传承困局待解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0534.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