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斌632亿鲸吞万达 会否再演顺驰悲剧?
本篇文章1456字,读完约4分钟
7月10日,融创以632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万达的13个文化旅游项目和76家酒店。孙宏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交易涉及的资金全部来自融创的自有资金,截至2017年6月30日,该公司账户上有900多亿元现金。
自2016年以来,融创中国孙宏斌在“并购”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其大规模的土地收购和并购行为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关注,其中包括对乐视的150亿元投资、对金科的40亿元投资、对链家6.25%股权的26亿元收购以及对联想控股旗下41家公司相关股权和债权的137亿元收购。
根据融创7月5日公布的半年销售业绩,融创中国上半年实现销售额1118.4亿元,在房企销售排行榜中排名第七。在融创投资乐视今年年初的发布会上,孙宏斌透露,截至2016年底,融创的现金只有600多亿元。
融创的债务比率超过100%,主要机构给出了出售评级
孙宏斌频繁的大规模收购不禁让人质疑。融创真的那么富有吗?频繁的并购也让资本市场担心其高额债务。自2017年以来,招商国际、中银国际和主权财富基金等券商相继给融创评级为“卖出”。
自2016年以来,随着融创的不断扩张,该公司的负债持续上升,但盈利能力却有所收窄。根据融创2016年年报,融创的净负债率从2015年末的75.9%上升至121.5%,增幅为45.6个百分点。此外,融创在2016年还发行了100亿元人民币的永久债券。如果永久债务被归类为债务,主权财富基金估计融创的净债务比率将高达208%。分析表明,融创在2017年大规模并购的情况下,降低负债率几乎是不可能的。
融创会再次上演“顺驰悲剧”吗?
面对近年来孙宏斌频频“破折号”,人们不禁想起当年的“顺驰”。
孙宏斌25岁成为联想的接班人,26岁入狱。40岁时,他建立了一家在中国销售额最大的房地产公司。41岁时,房地产王国突然崩溃,45岁时,他完成了企业的首次公开募股,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孙宏斌出狱后,又一次在联想集团刘传志的帮助下进入了房地产行业。
2004年,孙宏斌创办的顺科地产成为中国最大的全国性房地产企业集团之一。然而,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孙宏斌离他的“顺驰帝国”只有一步之遥,但这是一次失败。为了实现业绩目标,他高价抢滩土地,快速开发,快速还钱,虽然在2014年底,他在房地产行业的销售额超过了万科,达到95亿元。然而,销售回报很低,而极度紧张的资金链使其不可持续。
最终,宏观调控的压力对这家一路跑来的公司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一年后,被视为“房地产黑马”的新科地产宣告破产。孙宏斌为他的“激进主义”付出了代价。
出人意料的是,孙宏斌并没有倒下,而是从另一个火炉里成立了融创,重新回到了房地产行业,并在短短四年内将该公司推上了香港证券交易所。在业务模式上,融创延续顺驰时期的快速步伐,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净资产周转率均处于行业前列。
纵观顺驰的衰落之路,今天的顺驰“似曾相识”。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1000多亿元的土地收购和兼并会不会引起业内人士和投资者的“顺驰担忧”?
附在融创M&A 2016年至今的名单中(部分):
2016年7月,它以42亿元人民币收购了莱蒙国际的资产
2016年8月,博鳌金湾投资20亿元
2016年9月,金科房地产投资40亿元
2016年11月,贾凯青岛项目投资37亿元(000918,诊断股票)
2016年11月,柯荣置地投资138亿元
2017年1月,该连锁店投资26亿元
2017年1月,150亿元涌入乐视
2017年7月,万达项目获得632亿元
标题:孙宏斌632亿鲸吞万达 会否再演顺驰悲剧?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0377.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