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气派”通海达陆、融汇古今― 潮声帆影里的粤韵风华
本篇文章1915字,读完约5分钟
广州沙湾舞龙表演。我们的记者于建设
广州是一座迷人的城市,有着深邃的静水和充足的天气。自从这个城市在两千年前建立以来,中心一直没有移动,港口也很繁荣。不同的陆海文明来自中原和海外,在岭南一次又一次地交融和碰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广州风格”――不可调和的宽容、折衷的务实和进取精神。
时代的潮流还在,桨的声音还在。广州就像岭南建筑中独一无二的“满洲之窗”——中西合璧。打开这扇窗,大海与陆地相连,过去与现在相遇,文化和商业得以传承。
千年古都的“包容”与“融合”
广州的“宽度”在于它的广阔,所有的河流都流入大海,它的宽容和融合。
广州出土的西汉南越王墓被誉为“中国现代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南越王墓出土了1000多件文物。墓葬文化本身来自中原。然而,南越王墓中有大量中原、岭南、楚、巴蜀文化元素的器物,还汇集了两江金花、波斯风格的银盒和非洲象牙。”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黄说,在西汉南越王墓中可以看到文化的交汇与融合。
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段始于秦汉,发源于广州,而大规模的官方海外贸易始于南越。2000多年前,第一个接触海洋文明的广州,敞开胸怀,将“折衷主义”深深植入城市基因,逐渐奠定了自己的特色和在国际文化地域格局中的地位。
近代以来,粤剧“粤剧”的兴起和传承,留下了多元文化交融的印记。粤剧最初属于皮黄体系,其基本曲调是西皮和黄儿。直到清末,它仍然没有鲜明的特色,仍然是一首“南调北调”。辛亥革命后,粤剧演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它汲取了广东民间曲调的精华,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它吸取了海盐、益阳、昆山、梆子等外省曲调的营养,最终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南红豆”。“清末,粤剧一度在舞台上销声匿迹,由‘十三行’商沿‘海上丝绸之路’传到海外,粤剧之火得以保存。”在粤剧艺术博物馆,解说员向《经济日报》记者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粤剧也可以在文化交流和文明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引起沿线国家人民的文化共鸣。”
市场中的“现实”与“诚信”
“广州是一个控制河流和海洋的大港口。它有金色的海岸线,阳光灿烂。一万艘船只前来提货,拥有独特的‘码头文化’。”广东财经大学教授蒋冰表示:“码头文化本身强调效益和收益,习惯于快速的流动性和灵活性。同时,它也珍惜平凡的生活,尊重平静,就像“大海不会掀起波澜”。然而,“国际化”使广州人熟悉大场面,有头脑和眼界,使这个市场变得狭窄和开放。
“吃在广州”,粤菜最能体现市场的“真实”和“真诚”。粤菜重配料的选择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变化,烹饪过程在清澈中追求新鲜,在光亮中追求美丽;食客们对食物的挑剔程度达到了“食不厌精”的地步——虾饺有多少层,烧鹅是否用荔枝木烤制,是否有足够的材料做老火锅汤——在广州附近的楼下,舌头上的味蕾似乎天生就丰富而敏感。
广州人对感官体验和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表现为“爱种花、爱买花、爱欣赏花”。“花城”气候温暖宜人,四季鲜花盛开。在节日里插花,在春节里举行一个春季花市和“花街”是一个普遍的习俗。年底时,在街道和小巷里,成群的花和海有十英里长,它们是壮丽的。
广州有许多传统习俗和浓厚的人文情怀。九鼎投资(600053,诊断部)的王庆丰表示,广州城市空客房的设计方便出行,非常“贴近人情”。“对许多城市来说,城市面积、山川和便捷的交通之间似乎存在着不可分割的矛盾,但广州已经达到了恰当的平衡。”王有峰说道。
世界城市的“变化”与“进步”
“陆海门户”的角色使广州成为一个开放的地方和变化的城市。前广东省文联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思芬说,近代以来,广东作为西学东渐的窗口,曾多次引领潮流,省会广州是引领潮流的中心。“许多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工业文明的思想,包括政治、军事和文化,也在这里登陆并首先传播到大陆”。
清幽雅致的广州园林,是岭南画派创始人聚廉、聚超的故居,也是岭南画派创始人高、陈学画的地方。晚清时期,高受外国古今绘画技法的启发,以“艺术通俗化”为目标,针对现代中国画脱离造型、片面追求意境的现状,创作出“意”与“工”相结合的“新中国画”,在当时画坛引起了巨大的波澜。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广州一直站在前列。在沙面的“租界”旁边,白天鹅宾馆敢于首先突破体制的束缚,为中国人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户,向外国朋友展示了中国新的社会氛围。《白天鹅》的诞生和腾飞成为广州“变化”和“进步”的缩影。
根据英国著名城市评级机构发布的2016年世界城市排行榜,广州首次被列为世界49个甲级城市之一。过去10年,在这个基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供给的榜单中,广州勇往直前,排名稳步上升。今天,海陆空、古今交融的广州,在潮声和范颖中展示了岭南和广东的魅力。
标题:“广州气派”通海达陆、融汇古今― 潮声帆影里的粤韵风华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0308.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