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风口落幕:阵痛置换发展 普惠金融应有界限
本篇文章1763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网(603888)北京12月8日电(记者高昌严於信)上周五,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出台的一项新规定,使野蛮的现金贷款遭遇突然刹车。由于新规定在利率红线、许可证操作、资金来源等方面的限制。,很难避免行业洗牌。在这种背景下,各种平台要么被重组、关闭,要么被改造...有一段时间,有一种凄凉的风结束了。
这个行业遭受了短期的痛苦
12月1日晚,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和p2p网络贷款风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首次明确现金贷款的基础上,正式发布了《关于规范和整顿现金贷款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除了无场景支持、无指定目的、无客户群限制、无抵押的网络小额信贷外,还表明其存在过度借贷、重复授信、不当收款等问题
从逻辑上看,对从事现金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遏制”可以说是从存量和增量两方面入手。
其中,在增量方面,《通知》明确规定:“暂停发放网上贷款许可证和跨省(区、市)小额贷款公司许可证,已获批准的暂停批准开业。”对于存量,通知不仅规定了已发放小额贷款许可证的管理,还明确了现金贷款平台将在资金来源、杠杆水平、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受到约束。
备受关注的利率水平红线也终于划定了。通知规定,各机构向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本成本(包括利率和各种费用形式)应统一折算为年化形式,并应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
在政策的惊雷下,该行业正在经历一轮洗牌。行业整体利率下降已成为行业共识。据记者统计,到目前为止,张中金融、曲店、九福集团旗下产品的利率已经下调,很多平台甚至关闭了部分产品。此外,有分析师指出,资金供应商的谨慎态度和用户还款意愿的突然下降也将导致行业整体坏账率在一定时期内上升。
但是,从长远来看,业内人士认为,通知的实施将逐步降低行业风险,集中度将大大提高。资本成本低、风险控制能力强、许可证齐全的平台终将“浮出水面”。
不难理解,行业经历短期痛苦期是正常的,但在混乱消除后,健康的市场环境可能会给遵守游戏规则的企业带来新的发展。
如何平衡包容性和风险控制
一些中小现金借贷平台往往只注重“普遍利益”,而忽略了“风险控制”:一方面,借贷对象“不挑人”,另一方面,风险控制基本无效,大部分产品都标有“快速借贷”和“无担保”字样。
在某种程度上,一些私人融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但系统性金融风险正在慢慢积累。新规出台后,如何平衡监管和普遍利益?
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前提是控制好风险。“风险控制始终是金融业的核心能力。我们必须努力控制风险,做好风险控制工作,使金融服务能够渗透到多层次实体中去。”百度高级副总裁朱光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金融分论坛上说。
事实上,当前规范和整顿现金贷款的思路是更加注重“整顿”,使现金贷款既能发挥普惠金融的作用,又能有效控制风险,避免混乱。
12月2日,央行副行长潘出席论坛,肯定了中国新金融的发展趋势。在他看来,现金贷款发展迅速,服务于长尾人群,便利性在问题导向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对于现金贷款行业引发的问题,我们应该在制度和行为矫正上并重。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表示,普惠金融需要一个边界。借钱给没有还款能力的人不是普惠金融,而是不负责任的金融行为。现金贷款要健康发展,就必须是负责任的贷款。“责任”的关键在于有效的风险控制。
具体而言,现金贷款风险评估的事前措施包括不向无收入来源的借款人贷款的原则,同时要求单笔贷款的本金、利息和债务的总负担应有上限,展期不得超过两次。
后收集标准包括建立信息披露不诚实,联合惩罚和其他制度,以增加违约成本。关于如何解决长期贷款问题,黄呼吁尽快实现行业信息共享,央行信贷信息系统向特许现金贷款平台开放。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堵总比疏好”,这应鼓励持牌金融机构提供更充分、更具包容性的金融服务;审查员工的合同文本和内部合规系统文本,以确保他们遵守法律。
管理良好不是死刑。事实上,在规范现金贷款平台的同时,银行和其他持牌机构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合适的金融产品。中国证券研究报告指出,银行应该向互联网公司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产品线和业务模式,努力借助数字技术和金融技术实现消费信贷服务群体的“下沉”,这不仅有助于扩大自身的收入来源,也填补了普惠金融服务的空空白。
标题:现金贷风口落幕:阵痛置换发展 普惠金融应有界限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0266.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