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分钟让你明白塞罕坝林场为什么获奖
本篇文章797字,读完约2分钟
(原标题:两分钟让你明白为什么塞罕坝林场获奖)
当地时间12月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获得了2017年联合国环境保护的最高荣誉-
地球卫士奖”。
当地时间12月5日,中国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代表在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接受了该奖项。新华社记者王晓鹏照片“地球卫士奖”是联合国系统内最具影响力的环境奖。它成立于2004年,每年评选一次,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在环境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在当天宣布的“地球卫士奖”中,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获得了“激励与行动奖”。
塞罕坝位于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缘,曾经有茂密的森林和众多的鸟兽。由于历史上过度的砍伐,土地变得越来越贫瘠,北方沙漠的风沙肆无忌惮地吹进北京和其他地方。
1961年,当专家们参观荒芜的塞罕坝时,他们发现了这棵“功勋树”,它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成为“塞罕坝能种树”的象征。据新华社报道,自1962年林场成立以来,三代林场建设者在“黄沙漫天,鸟无栖树”的沙漠中辛勤耕耘,乐于奉献,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面积达112万亩,当地森林覆盖率从目前的11.4%提高到80%,创造了一望无际的绿色荒原。
1978年,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工人们采摘松树来满足人工造林的需要。新华社派人去参观了塞罕坝美丽的四季风光。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植树造林者的不断奋斗,把贫瘠的沙地变成了绿水青山,也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2017年12月5日,塞罕坝林场三代代表陈延贤(中)、刘海英(左)和于世涛在内罗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合影。新华社记者陈诚摄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说,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证明,退化的环境是可以修复的,生态恢复是一项有意义的投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环境治理中最重要的主导力量之一。
冬季塞罕坝新华社(王龙摄)由新华视觉制作
(主编:何一华hn110)
标题:两分钟让你明白塞罕坝林场为什么获奖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0241.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