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靖西市: 激活集体经济“空壳村”变幸福村
本篇文章2508字,读完约6分钟
■我们的记者周杰
11月3日,在广西靖西市郭乐乡犹大村,非常热闹。这一天,村里举行了黑猪养殖和回收仪式,这是犹大村的第一个村集体经济项目。今年6月,首批400头“龙林黑猪”进入市场养殖,目前已有100多头猪达到屠宰要求。一只大黑猪被运到市场出售。
从养猪到养猪,第一批猪的成功销售,使犹大村从“空空壳村”成长为年人均收入超过1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进一步促进了贫困户的稳定收入。
“农村集体经济是靖西市扶贫工作的一个亮点。我们率先在广西设立了京溪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办公室,专门负责指导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中共靖西市委常委陈红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此同时,我们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政策指导,鼓励农村集体经济公司通过市场化方式进入市场,实现多元化发展。通过股份合作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
今年以来,靖西市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以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形成了更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使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转型为幸福村。
这个村庄的巨大变化
犹大村是郭乐镇10个贫困村之一。有7个自然村,667户,3019人,其中有165户,649人办了卡。村里大多数中青年劳动者外出工作,留在村里的大多数是老人和妇女。以前,村子里没有生命。
“我刚到犹大村的时候,也是迷迷糊糊的。我不知道如何带领大家致富。”郭乐乡党委书记杨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村集体没有收入。”说到扶贫,大家都不乐观。”
为增加村集体收入,实现村民共同富裕,今年4月,犹大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在靖西市委、市政府及配套单位的帮助下,在靖西市郭乐乡注册成立犹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我们采用‘公司+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在犹大村建立了贫困户产业发展基地,努力实现贫困户的‘全覆盖’。”杨真说道。
据了解,靖西市政府投资60万元建设了一个2500平方米的标准养猪场,百色市法律委员会作为配套单位,投入37.5万元作为村公司的营运资金,并与广西红古集团合作养殖“龙林黑猪”。计划每年养殖3批,每批400头,每年屠宰1200头。
百色市法律委员会的村干部表示,他们同时把村集体农场建成了一个养殖贫困人口的工业基地,在犹大村注册成立了一个养殖丰收的专业合作社,并在全村招收贫困户,为贫困户提供1000元的无息贷款。贫困户可以将资金委托给村公司经营和分红。贫困户每年可通过基地饲养2-4头猪,每年可获得500-1000元的奖金。
“通过目前的合作,我们希望能找到一条新的乡镇企业合作之路,建立一个永动的工业扶贫体系。”广西红古农业投资集团董事长秦表示。
此外,犹大村还引进了吊龙农牧公司和广西诺亚公司,在犹大村注册成立了金友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的模式,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增加贫困家庭收入。目前,犹大村贫困家庭发展特色产业的覆盖率为79.2%;养殖基地对贫困家庭的覆盖率达到95.8%。
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实施以来,犹大村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零”突破。目前,第一批猪已经上市出售和回收。同时,村公司还承担了“一案一议”的建设项目,并开展了多项业务。根据预算估计,这家乡村公司今年能得到大约10万元。建立利益共同体
多年来,由于靖西市经济社会发展起步晚、起点低、基础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2015年前,该市291个村庄基本上是“空贝壳村”。
为了有效解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问题,靖西市采取创新措施,通过发展资产管理、电子商务驱动、边境贸易驱动、有偿服务、旅游开发、实体经济、产业发展、股份合作、混合开发等9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
“村集体经济的管理是一个难题。我们成立了股份合作公司管理农村集体经济,不仅解决了管理问题,还解决了技术问题和市场风险。”齐洪钧说,“通过股份合作建立利益共同体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龙头企业也喜欢这种形式。因此,村集体经济也采取了行动,工业也采取了行动。”
据介绍,靖西市以股份公司为平台,以股份合作为发展方向,以现代企业形式经营农村集体经济,引导农民投资土地、荒山、林地和矿山复垦土地资产和手中闲置现金,构建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有效解决了村“两委”弱化农村集体经济功能的问题。
目前,靖西市已注册成立37家村集体经济开发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旅游开发、集体资产管理、村道建设等。,通过“规模企业+公司+贫困户+能人”的模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村集体公司独立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由村干部参与监督,聘请有能力的人具体管理和经营,并规划经营者以基本工资+佣金的形式计算劳动报酬,使经营者的收入占村集体经济净收入的30%左右,从而提高其积极性。
陈红军表示,在优先支持精准扶贫户的同时,也要考虑全村的产业发展,让每个村民都能享受到政策红利。贫困户可以股份形式参与,鼓励非贫困户参与,以村庄为单位,不人为地将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分开,通过股份合作建立利益共同体。
“股份合作制的方向是,我们学习深圳的理念,通过政府行为组织农民,提高组织化程度,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一举多得。”齐洪钧说:“在建立了利益共同体之后,我们可以互相制约,带动大家一起发展这个产业。只有在大工业的支持下,我们才能解决农民收入的可持续性问题。"
据了解,公司成立后,靖西市整合扶贫资金4000多万元,市财政安排2000万元,作为担保资金,煽动银行贷款2亿元,有效解决了贫困村和非贫困村集体经济公司的原始资本注入问题。同时,为每个贫困村安排10万元资金,参与公司分红或委托经营,每年分红1万元。对于今年的24个贫困村和去年的10个贫困村,每个村拨款90万元,总计3060万元。
目前,靖西市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庄256个(其中贫困村123个),占全市村庄总数的87.97%。截至10月31日,靖西市已有139个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占全市的47.77%。截至11月3日,大多数村集体经济的年收入约为1万元;2016年10个贫困村和2017年24个贫困村的集体经济年收入基本在4万元以上。
标题:广西靖西市: 激活集体经济“空壳村”变幸福村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0000.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