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要离任 先过“生态关”
本篇文章1198字,读完约3分钟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文件,表示从2018年起,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将从试点阶段进入全面审计阶段,标志着全新的定期审计制度正式建立。
为什么要审判?什么审判?如何判断?围绕这些问题,审计署负责人和业内专家进行了解读。
事实上,两个办公室发布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流失审计规定(试行)》是2015年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流失审计试点的延伸。据了解,截至今年10月,国家审计机关共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项目827个,被审计领导干部1210人。
“审计试点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重点探索和揭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有效组织形式。”国家审计署有关负责人表示,“可以推广和复制的经验和做法已经形成,为法规起草工作积累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经济研究所金融审计研究室主任王德华认为,保护和增值自然资源和资产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满足人民改善生活需求的基本环节。“全面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审计为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服务、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服务的体现,是大势所趋。"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提出,生态环境要像生命一样对待,景观、林、湖、草系统的管理要协调一致,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根据《条例》,审计内容主要包括领导干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心方针、政策和决策安排,遵守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组织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资金的筹集和管理,项目建设和运行。
“审计机构应充分考虑主体功能定位、自然资源资产禀赋特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在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地区,确定审计内容,突出不同类型自然资源资产和重要生态环境保护事项的审计重点。”审计署有关负责人表示。
《条例》要求各级审计机关树立大数据审计理念,推进“全面分析、发现疑点、分散验证、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模式,加大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领域地理信息数据及相关业务和财务数据的收集、挖掘和分析,进一步推进资源环境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大数据审计水平,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全面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流失审计,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风景、森林、田野、湖泊由不同部门负责,审计机关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关数据尤为重要。即使我们得到了数据,也值得关注的是基层审计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做出客观判断。
对此,《条例》明确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负责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部门要加强部门联动,尽快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共享平台,并向审计机关开放,为审计提供专业支持和制度保障,支持和配合审计机关开展审计工作。
专家建议,政府除了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外,还可以考虑综合利用科研院所和其他单位的专业人员参与相关的审计项目,使审计工作严谨务实,督促和协助领导干部打好“生态牌”,算好“生态账”。
标题:领导要离任 先过“生态关”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9810.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指数稳中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