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景区安检比机场还严?到“中国天眼”体验一下
本篇文章1750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贵阳9月8日电(记者戚建)被誉为“中国的天眼”的500米球形射电望远镜自2016年9月25日竣工并投入使用以来,已成功完成初步调试并开始试观测。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游客参观了平塘县,登上了“中国天眼”景区的观景台,目睹了这个巨大的“天文机器”。
这些游客经历了比机场更严格的安全检查,所有的电子设备,包括手机和照相机,都被存放起来,不能带进景点。为什么这么严格?
从“州长令”和地方法规谈起
“中国天眼”于去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但早在2013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就以省长令的形式发布了《贵州省500米球面射电望远镜电磁波静区保护办法》,规定以射电望远镜场地为中心半径5公里的区域为核心区域,5-30公里的环形带为协调区域,其中5-10公里的环形带为中间区域,10-30公里的环形带为偏远区域
核心领域有两个禁令。一是严禁设立和使用无线电台;二是严禁建设(使用)产生电磁波的设施,包括手机、电视、微波炉、电磁炉等。
为什么要禁止这些设施?主要用于电磁波控制和抗干扰。由于对电磁波的控制不充分,外国射电望远镜拿令人困惑的信号开玩笑。
为了保护世界上最大、最强的射电望远镜,贵州还探索制定了全国第一部电磁波静区射电望远镜运行环境保护条例,即2016年9月颁布实施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500米球面射电望远镜运行环境保护条例》,将天眼运行环境保护提高到了法律层面。
平塘三天旅游公司总经理刘说,不仅普通的电子设备,汽车火花塞也能产生电磁波。因此,“中国天眼”景区内的观光巴士经过特殊处理,其他设备也已提交专业机构检测后方可使用。
“中国天眼”能旅行吗?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为了保证“中国天眼”望远镜的正常运行,5公里核心区的近万人需要搬迁到新建的安置点开始新的生活。那么为什么要建设旅游景点呢?
在20多年前拍摄的007系列《金眼》中,有这样一个场景:邦德和邦德女郎从巨大的“天锅”边缘滑到锅底,“天锅”位于美国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波多黎各岛的山谷中。从那以后,有许多游客参观了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
对于来到“中国天眼”的游客来说,从100米高的观测平台上俯瞰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可以直观地欣赏到“中国创造”的最新成果。
然而,科学家不希望太多的游客参观这种设备,以免影响科学研究。对此,平塘县相关旅游开发项目书中明确指出,射电望远镜首先是世界级的科研设备,旅游业只有在充分保证科研功能的前提下才能发展。
国家天文台射电天文学研究部副主任、FAST工程办公室主任张树新说,“中国天眼”的选址条件极其苛刻,在贫困的喀斯特山区定居是一种宿命。只要控制有效,游客就不会带来电磁干扰,研究人员乐于看到科普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人们脱贫致富。
“软硬兼施”缓解科普旅游的热情
国庆节黄金周就要到了。去年国庆节,“中国天眼”旅游出人意料的火爆,但也带来了游客爆满的困扰。
即使游客不携带电子设备,不干扰望远镜,经过国家天文台与平塘县的研究和协商,双方明确要求每天进入核心区观景台的游客不得超过2000人,以使旅游活动更加易于管理和控制。
平塘县旅游管理中心主任石邦则表示,自“中国天眼”景区开放以来,观景平台已接待游客24万多人,其中周末和假日游客占大多数,平时无法达到2000人的饱和流量。
他说,去年黄金周期间,每天有多达1万名游客参观“中国天眼”景区,并非每个游客都能登上观景台。旅游部门将通过智能旅游系统、网站和微博,引导游客游览张步景区、嘉茶景区、卡普毛南族风情园、平塘天坑组团景区等景点。
“让我们高兴的是,当‘中国天眼’景区的游客流量达到警戒值,需要分流时,大家都理解并积极配合保护天文设施的要求。”石邦则说:
今年黄金周期间,中国天眼所在的克都镇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游客。天文科学旅游文化公园,包括天文时间空塔、天空商业街、天文体验馆、环球影院、天文科普带等景点,随时准备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文和科学旅游爱好者。
贵州省科技厅厅长廖飞表示,今后可以围绕科普旅游的需求建设更多的体验式项目,比如利用增强现实技术让游客体验操纵射电望远镜的乐趣,或者利用照片合成来方便游客。与天空合影;应采取硬保护措施来阻挡对望远镜的所有干扰,同时应探索软保护措施来缓解游客对科普旅游的热情。
标题:哪个景区安检比机场还严?到“中国天眼”体验一下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9115.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