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发达国家能源革命的战略意图
本篇文章3801字,读完约10分钟
全球经济演变的新特征(5)
董晓军
纵观人类历史,生产力的每一次飞跃和社会的巨大进步都离不开能源改革。随着新一轮的工业革命,这一定是能源革命。哪个国家能够抓住新一轮能源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机遇,能够顺应潮流而崛起。
大国崛起规律:低能源优势是创造复合优势的基础
掌握能源意味着掌握工业革命的命脉。美国环境历史学家约翰·麦克内尔在《能源帝国》中指出,500多年来,荷兰、英国和美国都拥有廉价能源,这种廉价能源优势直接转化为经济、货币、军事和地缘政治优势。
①廉价泥炭的优势和荷兰工业、军事和商业资本的复合优势。煤的前身是泥炭。在16世纪,荷兰的力量与其丰富而廉价的泥炭资源密不可分。泥炭资源促进了荷兰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从1560年到1680年,荷兰在经济发展中不断利用其廉价能源优势,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现代经济体。荷兰将泥炭优势转化为强大的军事力量,支持不断增加的战争成本,从而建立了一个全球商业网络。17世纪,荷兰殖民据点遍布北美、南美、非洲和亚洲,开启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二)低煤优势和英国工业、军事和货币的复合优势。17-18世纪,荷兰和英国都面临着能源转换的任务。由于煤炭资源的缺乏和对泥炭的依赖,荷兰的转型失败了。英国抓住机遇,成功实现了从木材到煤炭的转变。19世纪中叶,英国的煤炭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3,成为世界煤炭供应的主要来源。从1780年到1880年,英国率先利用煤炭完成了工业革命。基于强大的煤炭经济优势,英国建立了以蒸汽为动力的皇家海军。19世纪,英国发展了自己的军事和工业综合体,并建立了一个永远不会在世界各地日落的帝国殖民体系。它也是对能量的控制。在18世纪的最后25年里,英镑取代了荷兰盾,成为世界上的主要货币。
(3)低油价的优势和美国主宰世界的综合优势。在从煤炭到石油的能源转换中,美国走上了主宰世界的舞台。由于缺乏石油资源,英国的能源转换失败了。美国已经采取了三个关键步骤来成为这场能源变革的赢家。首先,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19世纪末,美国在煤炭生产和国际贸易方面超过了英国。1910年,美国的煤炭产量几乎等于英国和德国的总产量。事实上,英国大国地位的下降和金本位制的瓦解也是在这一时期。第二,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美国掌握了世界原油产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度控制了世界原油产量的2/3。美国很快利用了石油的潜在优势,建立了一个能源密集型的军事和工业综合体。石油已经成为美国建立世界霸权和美元成为主要货币的重要助推器。第三步是建立石油美元定价体系。20世纪70年代,美元与黄金脱钩后,美国和沙特阿拉伯达成了一项不可动摇的协议,确立美元为唯一的石油定价货币,这意味着美国可以有效控制世界原油市场。
发达国家根据自身的能源特点提出了不同的能源转化策略
奥巴马说,一个不能控制其能源的国家不能控制其未来。为了控制自己的未来,欧美提出了自己的能源战略。
欧洲能源革命的性质:旨在促进能源的真正转变。在这场能源革命中,真正希望并能够引领全球脱碳和能源转型的是欧洲。欧洲推动能源转型是基于这样的内在逻辑:首先,由于其自身的能源结构,化石能源供不应求,而新能源在全球所占比例最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进口国,欧盟对外国的能源依赖高达53%,其三分之一的石油产品来自俄罗斯。但与此同时,在过去的20年里,欧盟新能源产业因其清洁能源的核心技术而发展迅速。从2001年到2014年,欧盟新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上升了63%,平均增长率为69%。第二,科技产业将通过能源转型重回世界领先地位。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的基因是传统的化石能源。在这种能源结构下,中国和美国是碳排放大国,两国的产业优势明显。如果世界经济增长的基因转向清洁能源,依赖传统化石能源的产业将失去竞争力,欧洲的核心环保产业将拥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因此,欧盟将全球绿色技术市场视为一个巨大的机遇。
为了促进能源转换,欧洲非常重视新能源开发中的低成本和兼容性。首先,通过分布式能源全面降低能源供应成本。通过分布式能源供应,欧洲不仅充分利用小型分散的可再生能源,而且将可再生能源与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联系起来。目前,北欧国家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份额超过30%-50%。二是能源网络设计的兼容性。为了解决新能源系统的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欧盟能源网络设计不仅实现了周边国家之间的能源网络对接,也实现了整个欧洲能源网络的对接。更重要的是,应该努力实现欧盟与北非和中东等国家之间的能源兼容性。
(2)美国能源革命的实质:寻求能源独立。美国长期以来在能源发展方面面临三大挑战:安全、积极经济和气候变化。能源独立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三个挑战。首先,它可以减少中东和俄罗斯与美国的谈判筹码。它不仅能实现亚太地区的布局,还能使西欧国家在战略上与美国保持一致。其次,它将改变长期贸易赤字模式。多年来,石油进口一直是美国贸易逆差中最大的单项。如果美国能够成为一个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它将减少其贸易赤字和改善其财政状况,从而影响全球贸易格局。第三,在国际气候谈判中更加积极。美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一直很被动。随着清洁高效的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煤炭和石油将被大规模替代,这将为美国减排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增加其在减排问题上的话语权。
因此,在战略上,美国的能源革命并没有完全效仿欧洲的新能源革命,而是根据自身的能源结构特点实施能源多元化战略。一方面,大力推进传统化石能源页岩气的开发。美国在页岩气开采方面取得了技术突破,减少了原油净进口,大大提高了美国的能源自给率。根据《2035年世界能源展望》,美国将在2021年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到2035年,中国总能源供应的9%将用于出口。另一方面,加大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向北欧学习,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网络。第二,利用信息技术发展交互式电网。三是建设超导电网和能源高速公路。
中国能源革命:从能源安全到能源转型应采取渐进战略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时刻,中国应该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现阶段,中国不可能像欧洲那样真正从传统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在美国,通过页岩气开发实现能源独立也是不可能的。中国的能源转型应该采取渐进战略。第一阶段:从2015年到2030年,实施能源安全战略。在2030年中国碳排放达到峰值之前,可再生能源很难从补充能源转变为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长期以来,中国能源生产的重点仍然是传统能源和化石能源。第二阶段:推进2030-2050年能源转型战略。中国只有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才能实现以清洁能源为主体、化石能源为补充的根本转变。
应该说,中国的能源革命应该符合自己的逻辑,也符合世界的逻辑。目前,能源领域需要以下两次革命。
第一,基于中国能源特点的传统能源革命煤炭革命。目前,一些专家建议中国应该进行煤化,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想法。可以说,在以煤炭为主体的基本国情下,改变煤炭的生活方式不仅会扼杀中国经济,也会扼杀世界经济。事实上,煤一直是世界上的主要能源。根据英国石油公司世界能源统计提供的数据,世界上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只能开采42年,天然气只能开采60年,煤炭只能开采122年。在过去的10年里,世界电力增长的三分之二来自煤炭。在许多发达国家,煤炭正成为越来越有价值的资源。尽管有高效和经济上可行的可再生能源技术,G7仍大量使用煤炭。因此,在现阶段,中国不想彻底改变煤炭的生活,但煤炭需要革命。煤本身不是污染物,但它是不干净的。目前,神华集团(一家国有企业)和神武集团(一家私营企业)已经发明了煤炭清洁利用的全球颠覆性技术。如果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燃煤发电可以实现接近零排放。
二是基于世界能源发展趋势的革命性新能源革命。要从国家战略高度统筹新能源产业发展,从新能源内部利用系统、外部利用系统、运行系统和效率系统四个方面加快构建四大网络。第一个网络,新能源内部利用系统:分布式能源网络消耗了足够的家庭能源。大力发展分布式电网,关键是要突破体制障碍。目前,我国分布式天然气发电项目难以进入电网,这给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带来了困难。建议采用特许经营来解决这一制度问题。通过特许经营,分布式能源项目可以出售热能和电能,从而促进分布式天然气能源的发展。第二个网络,新能源对外利用系统:利用洲际兼容网络充分利用全球能源。实现与一带一路国家能源网的对接。一带一路国家主要使用管道运输石油。中国应加快与这些国家的跨国管道网、中心干线管道、连接支线管道网和液化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形成互联互通的多层次输配网络。第三个网络,新能源运营系统:实现与智能能源网络的能源互联。鉴于清洁能源的随机性和间歇性,有必要构建一个以电为中心、具有全球配置能力的能源平台。目前,世界已形成三个超大型互联电网:北美、欧洲和俄罗斯-波罗的海。中国应大力推进从一带一路区域能源网到全球能源网的建设。UHV和中国智能电网的成功实践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第四个网络,新能源效率系统:用超导电网建设能源高速公路。超导电网高速公路的建设是解决一个国家或地区大容量、低损耗输电问题的最佳途径,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据专家估计,从内蒙古通过传统的传输方式向上海传输电力至少需要500千伏,如果通过超导电缆传输,只需要220伏。
(作者是国家行政学院经济教研室副主任)
标题:认清发达国家能源革命的战略意图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9061.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在港上市内地银行稳健增长